受訪專家
中藥學教材編委、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藥學專業博士生導師 鐘贛生教授
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 謝新才教授
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長征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 王紅梅教授
河北省中醫院脾胃病科 主任醫師 劉建平教授
上海市中醫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李利清教授
北京中醫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醫師 周滔教授
遼寧省朝陽市第二醫院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王海豐教授
歷代本草著作對生姜的論述【節選】
《名醫別錄》:味辛,微溫。主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又,生姜,微溫,辛,歸五藏。去淡,下氣,止嘔吐,除風邪寒熱。久服小志少智,傷心氣。
《本草拾遺》:本功外,汁解毒藥,自余破血,調中,去冷,除痰,開胃。須熱即去皮,要冷即留皮。
《藥性論》:使。主痰水氣滿,下氣。生與干并治嗽,療時疾,止嘔逆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熱不能食,搗汁合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結氣,實心胸擁隔冷熱氣,神效。
《開寶本草》:味辛,微溫。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
《本草圖經》:以生姜切細,和好茶一、兩碗,任意呷之,治痢大妙!熱痢留姜皮,冷痢去皮。
《本草衍義》:治暴逆氣。嚼三兩皂子大,下咽定,屢服屢定。初得寒熱,痰嗽,燒一塊,含咬之終日間,嗽自愈。暴赤眼無瘡者,以古銅錢刮凈姜上取汁,于錢唇點目,熱淚出,今日點,來日愈。但小兒甚懼,不須疑,已試良驗。
《藥性賦》:味辛,性溫,無毒。升也,陽也。其用有四:制半夏有解毒之功,佐大棗有厚腸之說。溫經散表邪之風,益氣止胃翻之噦。
《湯液本草》:氣溫,味辛。辛而甘,微溫,氣味俱輕,陽也,無毒。
《象》云: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治痰嗽。生與干同治。與半夏等分,治心下急痛,剪細用。
《心》云:能制半夏、厚樸之毒,發散風寒,益元氣,大棗同用。辛溫,與芍藥同用,溫經散寒,嘔家之圣藥也。辛以散之,嘔為氣不散也。此藥能行陽而散氣。
《本草》云:秦椒為之使。殺半夏、莨菪毒。惡黃芩、黃連。
《本草綱目》:生用發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成喉痹;浸汁點赤眼;搗汁和黃明膠熬,貼風濕痛。姜,辛而不葷,去邪辟惡,生啖,熟食,醋、醬、糟、鹽、蜜煎調和,無不宜之,可蔬可茹,可果可藥,其利溥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濕之氣,及山嵐不正之邪。按方廣《心法附馀》云,凡中風、中暑、中氣、中毒、中惡、干霍亂、一切卒暴之病,用姜汁與童便服,立可解散,蓋姜能開痰下氣,童便降火也。
生姜有哪些妙用?
生姜藥食俱佳,已成為日常居家常用食物,介紹幾種簡單易行的藥用用途。
民諺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用醫生開藥方”。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有“生姜治百病”之說,而且認為一年之內夏天是吃姜最好的時候,有助于防治夏天的許多疾病。
中暑:夏季中暑昏厥不省人事時,用姜汁1杯灌下,能使病人很快醒過來。對一般暑熱,表現為頭昏、心悸及胸悶惡心的病人,適當吃點生姜也管用。
受涼:干姜的作用在于溫中散寒,可以治療虛寒,通經活絡,對吹空調受涼引起的癥狀有很好的療效。每天喝一碗老姜湯,可以緩解“空調病”。人們夏日貪涼易受寒,常會導致脾胃虛寒,經常吃些姜有疏風散寒作用,防止脾胃受寒。
助陽:鮮姜能增強食欲,緩解男性機體的衰老,對腎虛引起的陽痿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殺菌:夏季細菌生長繁殖異常活躍,容易污染食物而引起急性腸胃炎。適當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開水沖泡飲,能夠起到殺菌消炎的作用。研究發現,生姜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傷寒、宋內痢疾桿菌及銅綠假單胞菌都有抑制作用。
解毒:鮮生姜能解生半夏和生南星之毒,能解魚蟹之毒及寒冷之性。鮮生姜外用涂擦白癜風,或浸酒涂擦鵝卵掌風及甲癬,均有一定的療效。
頭痛:偏頭痛者用生姜水浸泡雙手15分鐘,頭痛的感覺會減輕。
牙痛:牙痛得要命,舌頭上厚厚一層又黃又膩,這就是“胃火牙痛”,用生姜治療效果好。切一片生姜咬在痛處即可。可重復使用,晚上也可留在口中。
斑禿:用250克生姜搗爛取汁,并直接涂抹在患處;或把生姜泡在高度白酒中,浸泡三天后,取浸液涂于患處。
扭傷:生姜洗凈切碎,搗爛絞汁于干凈容器內,加入大黃(研末)適量,調成軟膏狀,平攤在扭傷處,膠布固定,每日1換。
浮腫:取生姜皮5片,用500毫升沸水沖泡,燜5分鐘后飲用,每日2次,可緩解浮腫。
腋臭:將腋毛剃除后,用鮮生姜切片,涂擦患處,每日數次。對腋臭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胃寒:鮮姜片按擦胃脘部和足三里穴位至發熱,或取老姜、陳皮各50克水煎服。
急腹:生姜、芋頭各等量。生姜取汁,芋頭去皮搗爛,二者拌如漿狀,再加少許面料制成膏,依患部大小制作軟膏貼敷患部。
嘔吐:姜汁加白糖沖水,小口服用。止嘔效果較為明顯。
止血:如果切菜時不小心傷了手,可取適量生姜搗爛敷于傷口處,止血效果很好。
疤痕:日常生活中,人們難免會發生皮膚創傷,傷口愈合后可能會留下疤痕。將鮮姜切成薄片,用鮮生姜片輕輕涂擦疤痕,每日3次,每次2~3分鐘,就可阻止傷口處肉芽組織的繼續生長,使傷0不留疤痕。
癲癇:生姜、生白礬各9克,共搗為糊狀,加水適量,于發作時頻頻灌服,可降逆豁痰、開竅醒神。主要用于癲癇發作常遲遲不見蘇醒者。
足癬:鮮姜100克切片,食鹽50克,加清水1 000毫升,煮10分鐘,稍溫倒入水盆中泡腳,每日1次,每次泡30分鐘,泡上一星期,大多可痊愈。
暈車暈船:生姜一片貼在肚臍上,外面再貼一張傷濕止痛膏。生姜抗暈動病作用,很可能是以阻斷胃與腦內惡心中樞之間的反饋而產生的。暈船時喝上幾口姜汁,能使你免受眩暈的嘔吐之苦。
感冒:將雙腳浸于熱姜水中,水能浸到踝骨為宜。浸泡時可在熱姜水中加鹽、醋。泡腳時,皮膚微微發汗即可,不可大汗。需要注意的是,此法適用于風寒感冒或淋雨后有惡寒,發熱的患者,但不適合熱暑感冒及風熱感冒。同時也要注意,高血壓、心臟病、足廯、糖尿病皮膚感染者慎用。
咳嗽:用生姜榨汁,兌一半溫開水,生姜與溫水的比例是1:1。擦上背部皮膚,背部有肺俞穴、大椎穴、風門穴,這些穴位有補益肺氣、宣散風寒的作用,用生姜汁擦背可溫宣肺氣、疏散風寒。
面部暗瘡:用溫熱姜水洗臉,每天早、晚各1次,持續約60天左右,暗瘡就會減輕或消失。生姜具有殺菌消炎解毒的功效,同時可通血脈。因此姜水對于中焦寒濕阻滯的暗瘡有效。
關節痛:將生姜切成1厘米厚的姜片,放在濃鹽水中煮熟,然后用熱的生姜片外敷腰部和膝關節。此方是對付陰天下雨、天氣驟冷導致的腰、關節痛的有力武器。腎主骨生髓,腰椎及骨關節疾病和腎精損耗、化生不足有關。使用生姜,咸味入腎,熱助陽氣,辛散氣結,所以對這類寒瘀凝滯的疼痛有效。
膽石癥:取大咸梅一個加上少量的姜汁沖熱茶服用,輕者每日二至三回,重者再取五兩的老姜和2公升的水熬成湯,用來擦拭患部后貼上由(由姜、面粉、馬鈴薯制成的)姜膏更具效果。把毛巾放在臉盆內和生姜、醋一齊煮,待醋燒開后取毛巾揉胸部及背部,必要時用紗布將毛巾捆在胸部敷著,但不能綁得太緊。(注意:姜和醋的比例為一比六)。
腫皰:膿瘡時,取磨碎的馬鈴薯和少許姜汁混合成泥狀貼在患部即可消腫,但三歲以下的嬰兒皮膚較敏感不可使用此藥。
腺病質:患者青白色腺病質的兒童只要用熱姜湯擦拭身體即可改善膚色,此法大人也可以使用。
麻疹:取一湯匙量的蘿卜汁、姜汁一、二滴,少許的鹽和砂糖加五倍的溫開水攪拌服用。上述數量是一日份可分三次服用,可以幫助發疹。上述藥方是一歲乳兒的份量,若是五歲份量可以加倍,十歲者可加至四倍,視年齡斟酌之。
慢性腸炎:將老姜片置于袋內煎熬成湯,然后用姜湯坐浴(只限下半身),每次十分鐘,如此可以暖和全身,促進血液循環的暢通,不但可治慢性腸炎對于肚子常出毛病的人也是一大福音,再者,以蘿葡的干葉煎熬而成的汁液加上姜汁來坐浴效果更佳。
風濕癥:用姜汁敷上患部后,貼上(由姜、面粉、馬鈴薯)制成的姜膏,然后用姜油擦拭患部效果更佳。
痛風:病風時,取煎熬蘿卜葉的汁和姜汁混合,然后用來擦拭患部如此可以減輕痛苦。
胃下垂胃弛緩:胃弛緩即胃壁肌肉松弛、消化系統不良、食欲不振,經常會有打呃(嗝)、嘔心癥狀、假使得了此癥可取二兩的姜,加三錢的蒼術加以煎熬服用,上述份量是一日份。
孕婦胃脹氣:用涼水把姜洗凈后放在蒜臼里搗碎,將生姜的汁水篦出。然后,取家里的購買的棗花蜂蜜兩湯匙,將生姜汁和蜂蜜攪拌均勻后,一次性緩緩喝下。大約半個小時后,打嗝癥狀就逐漸減輕,一個小時左右,打嗝就停止了。生姜最好選用新鮮的、汁水多的,使用的蜂蜜是洋槐花蜜,這個方法簡單有效,而且味道還不錯。對于孕婦胃脹氣打嗝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跟生姜有關的美食
1、生姜炒花蛤
食材:花蛤適量,生姜一顆,紅辣椒以及小蔥適量,生抽適量。
做法:小蔥切段,生姜切成碎末,紅辣椒切小段,花蛤清洗干凈;準備好適量的水淀粉待用;先將油熱下,放入適量的生姜以及小蔥、辣椒炒香;然后放入花蛤快速翻炒下,等到花蛤基本打開,加入適量的食鹽以及生抽;再放入水淀粉煮開,快速翻炒幾下即可出鍋。
2、姜炒子鴨
食材:鴨肉一斤,子姜適量,食鹽和醬油少許,適量的黃酒。
做法:先燒開一壺清水,然后把鴨肉焯下水,去掉雜質,撈出待用;然后把鴨肉先炒下,炒出鴨油,放入切好的子姜,香味逼出來;然后再次放入鴨肉,加入適量的白糖、醬油以及黃酒,還有適量清水煮開;再放入適量的小蔥燜上半個小時,最后放入食鹽即可。
3、姜燉豬手
食材:豬手一根,野山椒適量,生姜一顆,白醋等。
做法:豬手清洗干凈,去掉豬毛,中間切開縫隙不斷掉;先將豬手焯水下,放入高壓鍋,放入生姜以及大蒜,稍微煮下,撈出冷卻;燉好的豬手和野山椒一起裝碗;再放入泡過的生姜,加入適量的調味料,泡個半小時即可食用,相當美味。
4、生姜爆炒肉絲
食材:豬肉350克,生姜一個,料酒和生抽,白醋適量,食鹽少許。
做法:生姜去皮,切成細絲,將其先放在清水里面,倒入適量的白醋浸泡20分鐘,撈出待用;豬肉切成絲狀,然后加入料酒一起攪拌腌制下;熱下油鍋,放入大蒜和蔥一起炒香,加入豬肉絲一起炒變色;最后將生姜一起快速翻炒下,加入適量的生抽、食鹽以及白糖,炒到熟透即可。
5、豬腳燉姜
食材:豬腳一根,生姜適量,食鹽以及食醋適量。
做法:先將生姜去皮,拍碎之后曬干待用;豬腳去毛,稍微焯水下,記住要放入生姜以及料酒來去腥;將曬干的生姜在油鍋炒香,撈出待用;把豬腳和生姜以及雞蛋放入煲鍋當中,加入適量的清水進行燉煮,等到豬腳有點煮爛即可出鍋。
生姜食用禁忌
1、不要去皮,有些人吃姜喜歡削皮,這樣做不能發揮姜的整體功效,鮮姜洗干凈后即可切絲分片。
2、凡屬陰虛火旺、目赤內熱者、患有癰腫瘡癤、肺炎、肺膿腫、肺結核、胃潰瘍、膽囊炎、腎盂腎炎、糖尿病、痔瘡者,都不宜長期食用生姜。
3、從治病的角度看,生姜紅糖水只適用于風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發熱的患者,不能用于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患者,也不能用于治療中暑。服用鮮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嘔吐,對其他類型的嘔吐則不宜使用。
4、不要吃腐爛的生姜,腐爛的生姜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誘發肝癌、食道癌等。那種“爛姜不爛味”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5、吃生姜并非多多益善,夏季天氣炎熱,人們容易口干、煩渴、咽痛、汗多,生姜性辛溫,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原則,不宜多吃。在做菜或做湯的時候放幾片生姜即可。
6、肝病患者不能多吃。因為生姜也屬于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姜辣素可以使肝病患者的肝臟細胞變性、壞死及造成肝炎性細胞浸染,肝病患者吃生姜不僅不利于康復,反而有可能會加重病情。
民間流傳著“生姜治百病”之說,但也要正確的食用生姜,才能達到養生效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