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的春晚,紅了董卿的口紅和旗袍;半月之后的《中國詩詞大會》,紅了董卿的才華。這位端莊大氣的央視一姐,主持功底和滿腹詩書再一次得到了完美的印證。這個時候的董卿,應該是最美最迷人的。
但其實誰都明白,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口紅動動手指就能買到,而腹中的詩書和渾身的氣質,卻是千金難買的。
其實早在2007年的時候,董卿在《歡樂中國行》元旦晚會上臨危受命,從容救場的“金色三分鐘”就已經成為了播音主持教程上的完美案例。而去年在主持第一季《中國詩詞大會》的時候,董卿也以出色的表現和深厚的文化功底廣受贊譽。
當時的她是這樣說的:“我絲毫沒覺得《中國詩詞大會》是一場競賽,而是始終沉浸在一種狂歡的氛圍里。”
確實,和一群滿腹詩書并且有著共同愛好的人在一起談古論今,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和狂歡。
在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播出之前,董卿已經以獨立制作人的身份,傾心打造一檔文化類創新節目《朗讀者》。她嘗試選用精美的漢語文字,用最豐沛的情感,傳遞其背后的文化價值。這檔節目是她從主持人到制作人的轉型之作,同時也給她帶來了相當大的挑戰。但是,憑著對傳統文化的真誠熱愛,董卿一直在苦苦堅持。就在前幾天,籌劃了將近一年的《朗讀者》開始了第一場錄制。相信在不久之后,我們又可以享受文化女神烹制的另一道大餐了。
無論是《中國詩詞大會》,還是《朗讀者》,這種有文化屬性的節目形態,跟現在各大衛視跟風模仿的真人秀是完全不同的。它對主持人的文化功底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就拿《中國詩詞大會》來說,不管是百人團,答題選手還是專家,對任何一方拋出來的問題,或者提及的一句詩詞典故,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功底,主持人是很難準確接招的,甚至會在不經意中鬧笑話。這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要把詩詞念對念準。
而在這一點上,董卿做到了零瑕疵。
除了在節目中處處展現的文化素養,董卿也同時兼顧了人文關懷。第3場的百人團選手中,有個修車大爺王海軍。他做了一輩子農民,只讀過4年書,擺攤修車不忘寫詩,還請顧客幫忙改詩。誰幫他改一個字,他就請對方喝一瓶啤酒。董卿介紹他的語言是這樣的:詩就像荒漠中的一點綠色,總能帶給他希望和渴求。在這個情景中,董卿沒有用煽情的套路,也沒有回顧大爺平凡的人生,而是用詩一般的語言,給予了對方最好的尊重和最大的鼓勵。
同樣在第8場,百人團有一位選手的父親是盲人,一直保持著閱讀盲文書的習慣,還用口讀的方式教這位選手詩歌。董卿當場就念出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的詩:“上天給了我浩瀚的書海,和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這種隨機應變的能力和信手拈來的智慧,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就的功夫。
這就得說起女神從小的經歷了。董卿的爸爸是一個非常嚴厲的人,從小就要求她每天早上要跑1000米,不許照鏡子,還不讓媽媽給她做新衣服,因為“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每天花在照鏡子的時間還不如多看書。在董卿剛識字不久,父母就讓她每天抄成語、抄古詩,還要大聲朗讀并且背誦下來。稍大一點,又讓她抄古文。在這種良好而嚴厲的教育之下,董卿絲毫不敢放任自己,結果就是變得越來越優秀。
所以說,優秀的人,并非臨時抱佛腳抱出來的,在你看不見的地方,他一定有著不為人知的,長期不懈的堅持和努力。
人們常說,沒有丑女人,只有懶女人。而一個又漂亮又勤奮的女人,在歷經磨練之后,一定會美到超凡脫俗的境界。
是的,董卿的口紅很美,旗袍也很鮮艷。但是最美的,還是她主持節目時從容大氣,妙語連珠,笑意盈盈的樣子。
沒有飽讀詩書的董卿,不會這么美。走紅春晚的那支口紅,我相信不止一個人擁有。數不清的富豪太太以及名媛們,也一定會比董卿有更多更漂亮的衣服。但是只有董卿,只有她,在這個滿屏錐子臉和筷子腿,鮮肉和小花當道的浮躁時代,拿著話筒站在舞臺上顧盼生輝。她脫口而出的那一句句經典,讓所有的化妝術,所有的首飾和群袂。都黯然失色。
一個女人最美的保養品,不是化妝品也不是玻尿酸,而是那顆豐盈強大,睿智美好的靈魂。
所以林清玄才會說,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而董卿,恰恰就是那個不斷為生命化妝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