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和我一樣的困擾——想看的書籍和收集的各類資料堆積如山卻無從下手,或是不斷地尋找更加快捷的學習和記憶方法,希望自己掌握最科學、最高效的方法后輕松將所有知識放入腦中,并且能做到隨時調用。
可以說,兩種想法都很理想,但現實卻很殘酷——我們無法面面俱到,就像我們不可能等到路上全是綠燈了才開始上路一樣。我們必須從簡單、見效慢,吸收和轉換率低的學習之道上路,慢慢學,慢慢改進方法,慢慢積累知識,慢慢建立起堅實的知識平臺,然后才開始一磚一瓦地建設自己的知識體系。
關于學習,我有兩大古老而有效的方法,抄寫和打字。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這句話我從小都知道,但一直無法理解。特別是像我這樣對商業毫無天賦的人來說,看久了企業購銷存等各類報表,居然能悟到不少開源節流和賺錢的點子,簡直令自己難以置信。直至近來才慢慢領悟到,其實是自己看的時間多,思考的時間也就多,腦中日積月累的思想在神經元的溝通交流和刺激下,就會產生不可思議的化學變化,想出絕妙的點子。
學習想必也是這樣,需要相當時間的積累,才能有質的改變。
想通了這點,我不再追求更快更有效的學習方法了,我決定充實往日低效的老辦法,對自己的閱讀重新進行優化。
第一、建立知識框架。
第二、消滅已收集的資料
1、輸入電腦。
一是手動輸入電腦;二是將大本的、成體系的書歸納總結、擇要做成簡單的思維導圖。三是將零散的知識點整理起來,做成一個更大的思維導圖。
2、輸入頭腦。
記憶和聯接。形象記憶記住重要的內容,聯接到舊有的知識體系上。
3、輸出思想
如果按照計劃能完成以上兩個步驟,輸出就是水到渠來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