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男孩默默地關注著一個女孩,他心里很喜歡她,但始終沒有去表白,一年又一年,男孩始終沒有行動,因為他有時候覺得女孩對他有點意思,有時覺得女孩根本對他沒感覺。表白嗎?萬一女孩不喜歡自己,那不是從此失去了一個好朋友。直到女孩脫單了,男孩才恍然大悟:自己喜歡女孩那是自己的事,為何要因為無端的猜想而阻礙了自己的行動呢?
或許你心里暗暗在笑那男孩,但生活中我們也時常干這樣的事。
你公司有門口有兩個賣報紙的,每天早上你都會就近去買,買完后就說了聲謝謝。賣報的毫無反應。第二天,第三天,你依然很尊敬地說聲謝謝,而賣報的依然面無表情。試想你還會繼續跟他買報紙,并且尊敬地說聲謝謝嗎?
生活中,我們地情緒我們的行為很多時候都會被別人的反應或因為我們虛構的結果而影響。
小時候,媽媽讓我給親戚送點東西,當時我馬上說:他家那么有錢,不差這點東西啦。媽媽馬上說道:送不送是我們的事,收不收那是另外一回事。
上學后,走在路上,看到同學就跟他打招呼,他不知道為何沒反應,于是心里傻傻地下定決心,他那么大牌,下次再也不主動跟他打招呼了。只是當時沒人告訴我,禮貌是我自己的事,跟別人別人會不會應你無關。
戀愛時,女孩給男孩發信息,男孩看后微微一笑,女孩等了好久,男孩依然沒有回復,女孩心里很不舒服。只是女孩不知道,其實自己主動關心男孩那是自己的事,能不能及時回應那已經不重要了。如果男孩沒有回復或許他有更重要的事在忙罷了。
工作后,自己對于新的項目有不少好的想法,于是也有了初步方案。當要交到領導那里的時候,突然想到:上次主動提出方案,不僅沒有得到領導的表揚,反而被批評了。何必呢?于是就把方案丟了,突然有一天,才后悔當初為何不大膽地提交自己的方案呢?他才知道,原來提交不提交,那是自己的事,領導采納與否那是領導的事。
看到這里相信很多人已經能夠悟出其中的道理了,現在讓我們再用一個模型來分析一下:
對于做一件事之前我們總有一些期待、目標和想法等,越強烈我們的行動力越強,我們行動完后,結果卻發現那卻不符合我們預期的條件,比如當我寫完這篇文字的時候,我期待會有上百人的閱讀量,可結果卻只有十幾人的閱讀量,這根本就不是我想要的結果,我可能會郁悶,心里不爽,然后接下去的幾天里都沒啥動力去思考去寫。如此一來我的情緒和行動就被別人所左右了。
其實寫不寫那是我自己的事,至于多少人看那又是另外一回事。無論閱讀量多少我都應該感謝大家的積極反饋,這樣至少可以讓我不斷成長嘛。
而在生活工作中,本來我們想做的是一件很有意義,同時也是自己內心真正想做的事,很多時候因為別人沒有及時反饋,或者因為自己的虛構結果,而忘記了當時做事的初衷,從而阻礙了自己的行動。
對于行動時常被人綁架,情緒也是如此。此文的目的就是和大家分享,當我們做了或準備做一些我們自己想要做的事,如果沒能得到別人的及時反映,或者得到的比我們預期的太遠了那也沒關系,我們的情緒和行為沒必要被別人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