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覺得,有些事情,你做了是錯,你不去做也是錯?
其實,錯的是你,錯的也不是你。
我老是吆喝一句,認識自私的。希望別人做的比你多,拿得比你少。
嫉妒就是見不得人比你好。只是很多人不自覺,或是不明顯而已。
老實人就是個錯,聰明人也是個錯。
強中自有強中手,你怎么努力,在某些方面也比不上別人輕輕松松的一條捷徑。
何為捷徑?
為你的智慧買單。
與時俱進,玉石俱焚。
你以為時代選擇了你,但你一條不學習,時代就會開始放棄了你。
人們最喜歡那些對自己的喜歡、獎勵、贊揚不斷增加的人或物。
最不喜歡那些顯得不斷減少的人或物。
小方大學畢業后分到一個單位工作,剛一進單位,他決心好好地積極表現一番,以給領導和同事們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
于是,他每天提前到單位打水掃地,節假日主動要求加班,領導布置的任務有些他完成明明有很大的困難,也硬著頭皮一概承攬下來。
本來,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青年人積極表現一下自我是無可厚議的。
但問題是小方的此時表現與其真正的思想覺悟、為人處世的一貫態度和行為模式相差甚遠,夾雜著“過分表演”的成分。因而就難以有長久的堅持性。果然沒過多久,小方水也不打了,地也不拖了,還經常遲到,對領導布置的任務更是挑肥揀瘦。結果,領導和同事們對他的印象由好轉壞,甚至比那些剛開始來的時候表現不佳的青年所持的印象還不好。
因為大家對他已有了一個“高期待、高標準”,另外,大家認為他剛開始的積極表現是“裝假”,而“誠實”是我們社會評定一個人所運用的“核心品質”。
裝,每個人都喜歡,裝得不像只是弄巧成拙而已。
女孩每天化妝,男人西裝領結。
打扮的人模狗樣,裝得正兒八經。
每個人每天都在裝,很累也得裝,因為要生存,要上進。
過上好的生活,看朋友圈,連生活都在裝。
裝得像,自有一套邏輯,自然可以吸引無數人。
人都會為自己的智商買單幾次。
心理學的阿倫森效應:
分4組人對某一人給予不同的評價,借以觀察某人對哪一組最具好感。
第一組始終對之褒揚有加,第二組始終對之貶損否定,第三組先褒后貶,第四組先貶后褒。
大家可以猜猜結果。
有結果了吧!對你評價由壞到好,你心中是無比開心的。
先貶后褒,你覺得讓人看到你的努力有成效了。
自欺欺人而已。
誰又何嘗不愿意聽恭維話?
但是一定要懂得提防別人給自己大灌迷湯。
比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