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第一】(1.14)
【原文】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追求吃得好,住得舒適,做事勤快,說話謹慎,接近有道德的人,從而糾正自己的錯誤,這樣,就可以說是好學的了。”
【感悟】
一、安平樂道
一個人應注重精神追求,不追求錦衣美食,不追求住豪宅,開名車,因為“飯飽思淫欲”,因為對豪宅名車的追求,容易使人虛榮奢侈。而一個志向于學習,有學問的人,也不會把過多的精力放在對物質的追求上,若在物質方面追求的得多了,精力集中在追求物質上,則在精神層面,學習方面肯定就少了,要做最好的自己,就不要一味追求物欲,而要集中精力在自己本職工作的學習上。
二、少說多做
都說“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可見口無遮攔是多么的有損自己的德行和形象。而正確的做法就是把語言轉化為行動,多做事少說話,要謹慎自己的語言,避免自己成為“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敏于事”,也說明自己對專業知識諳熟,掌握了本職工作的技能技巧。“慎于言”,也會免去言多必失的禍患,許多家庭矛盾,辦公室矛盾,都是因為沒有“敏于事而慎于言”而造成的,所以如果我們少說多做,就會避免許多矛盾的產生,也會為自己的贏得更好的學習環境。三、修身正己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就要求我們在源頭上親近有道德的人,以免自己沾染惡習,并用正確的知識和道德來匡正自己的言行舉止。精神追求和物質追求達到一個最好的自己,從而從根本上整頓自己,從源頭上清理自己,成為“最好的自己”。
【小故事】? ? ? ? ? ? ? ? 安貧樂道
孔子有三千余學生,最出名的有七十二人,顏回是孔子最得意門生之一。顏回的一舉一動在孔子看來都滿意。孔子常常以顏回的事例來教育其他學生。顏回,字子淵,也叫顏淵。有一次孔子推心置腹地對學生們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意思指:賢德啊,顏回吃的是一小筐飯,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窮陋的小房中,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仍然不改變向道的樂趣。賢德啊,顏回!孔子十分贊賞顏回的這種品德。這是什么樣的品德呢?孔安國說,這是“安于貧而樂于道”。還有一次,魯哀公開誠布公地問孔子:“你三千多學生誰學?”孔子實事求是地回答說;“顏回學。他不遷怒,不二過,不幸短命死矣!”孔子為他的短命感到非常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