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好 !好喝茶! 喝好茶!
合理選擇茶葉
茶,是中華傳統農耕文明為世界奉獻的燦爛瑰寶。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描述出茶在日常物質生活中的地位,“琴棋書畫詩酒茶”則體現茶是中國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元素。作為世界三大飲料作物之一,茶在中國及東南亞地區自古就是作為人們生活必需品,目前,從世界范圍統計,在各類飲料市場產品中,茶是僅次于水的消費者分布最廣泛,銷量巨大的飲料。從中國起源的茶葉,在中華大地傳承數千年。
茶有利健康。但月有陰晴圓缺,茶相對敏感人群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另外由于茶葉市場形態繁雜,在傳統泡飲茶產品市場,選擇適合的茶葉也是一項具有一定知識性與技巧性的事宜。與中華文明同步成長。從1405年到1433年大航海時代先驅鄭和下西洋的探索之旅開始,正式開啟了向世界范圍內傳播的序幕,經過數百年歲月雕琢,“茶”已經獲得全球人類的認同,世界衛生組織更曾推薦,綠茶作為21世界健康飲料之首。世界各地都有關注茶與健康的健康研究機構或者研究人員,20世紀以來,有關各類型茶葉與健康的研究報道更是層出不窮,從茶的整體功效到具體某些內含物質的特定生物功能,從傳統茶產品新功能研究到茶深加工產品應用于大健康產業,茶葉與健康相關研究的深度與廣度已經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歷史新高度,并在世界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趨勢中繼續攀升。
一、茶葉的鑒別
茶,按照中國現在認可度最高的陳椽教授提出的分類方法:傳統的泡飲型的茶產品,從工藝上主要分為: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白茶,黃茶六大類。這不同類型的茶,其內涵成分差異較大,從功能活性的角度看,它們具有不同類型功能。近30年中國經濟蓬勃發展,茶產業迎來了歷史最佳發展時期,此六大茶類在堅持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市場上茶產品琳瑯滿目,目不暇接。繁榮的另一面,消費者選擇過程常常無所適從,有時甚至混淆概念,難以體驗到茶的好處。要讓人們飲茶得健康,首先需要讓大部分人能夠選擇到適合的茶,既要兼顧產品價格,更要體現健康品質,最終才能實現健康飲茶。
茶葉的鑒別是茶與各類型消費者聯系的首要環節,是專業的茶葉品質鑒定與日常消費者選購茶葉第一要務。全球市場環境下茶葉品質鑒定直接關系到大宗茶葉產品的最終定價,印度,斯里蘭卡等國茶葉產品在向國際市場流通的環節中,主要以大宗商品形式,通過拍賣進行交易,此過程品質鑒定均有專業人員按照詳細的標準與方法進行把控。世界范圍內幾家大的茶葉消費品公司,如聯合利華旗下的立頓、PG-TIPS,Twinings,Teltey等,他們的產品形態以拼配或調制茶產品為主,也有部分產地茶品類,產品標準化程度相對較高,識別度好,故而也得到了市場廣泛認可,在全球茶葉市場競爭中占據了重要的位置。中國國內目前茶葉市場蓬勃發展,四大茶區各種類型名茶產品種類空前繁榮,各地均有代表性茶葉產品在各自區域市場占據一定市場份額。如浙江西湖龍井,安吉白茶,河南信陽毛尖,江蘇洞庭碧螺春,四川竹葉青,福建安溪鐵觀音,武夷山大紅袍,廣東鳳凰單樅,安徽黃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湖北恩施玉露,采花毛尖,等均在一定區域內具有很強的市場競爭力,加之近10來年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等茶類強勢的市場發展趨勢,國內茶葉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在此背景下,消費者似乎具有極大的選擇權,但卻常常面臨難以選擇一款真正適合的茶產品的尷尬境遇。究其原因,一方面茶類產品類別復雜性偏高,產品大多缺乏精準宣傳定位,導致盲從性消費普遍;另一方面,在傳統茶葉零售與批發市場也確實存在一些渾水摸魚,缺乏誠信的商戶用一些伎倆欺騙消費者。因此了解一些茶葉鑒別的原則與方法才能夠更好的享受茶葉的優點與益處。
茶葉鑒別的原則:1、認同品牌價值。2、重視感官體驗。3、堅持主見,不盲從。4、探尋產地有樂趣。
1、認同品牌價值。
品牌是現代經濟社會最具價值的資產類別,茶葉行業也不例外。茶之所以能稱為“名茶”,一方面茶產品本身產品質量上乘,另一方更有品牌附加值對其進行可靠性背書。因此在茶葉市場中,品牌茶無疑是普通消費者進行選擇時最具引導性的因素。這也是國際市場,國內市場普適性規律。建立一個出眾的品牌需要大量優勢資源投入,無論是生產企業還是管理機構,都會為這一品牌的價值存續與增值不懈努力,同時也不會忽視作為品牌載體的產品質量建設。例如目前國內幾大綠茶生產企業。四川竹葉青,湖北采花毛尖,安徽黃山毛峰等均建設成全程連續清潔化生產線,生產過程標準化程度高,包裝貯藏過程嚴格按照食品衛生管理要求進行操作,產品批次明晰,檢測管控嚴格。企業享受品牌帶來的產品附加值,消費者獲得質量可靠的產品。政府主管部門也會為圍繞品牌建設出臺一系列政策,如地理標注保護產品認定,能對地方特色品牌進行有效保護,通過公示及標識的形式,促進品牌建設;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通過公權權威認定對相關品牌價值進行背書。在中國中西部產茶區,茶作為農業產業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品牌資源對于茶市場占有率尤其重要,所以企業及行業協會還會整合各方面資源對品牌進行正面宣傳,在這一過程中會自然排斥及淘汰一部分不合格廠家及產品搭便車的行為。因此,在世界各地,進行茶葉選購與消費時,了解當地主要品牌茶,認同其品牌價值,選擇品牌茶葉產品是相對簡便易行且可靠度高的消費行為。
2、重視感官體驗。
中國國內茶葉消費具有顯著的產品區域性差異。這一消費特征與中國歷史發展密切相關,封建社會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文化價值觀多樣性,客觀存在的區域邊界形態也限制了各地茶產品的流通,這也使各地茶產品各具特色,是形成當今國內整體繁榮的茶葉市場的重要內因。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發展及現代交通運輸條件改善使客觀存在的物理距離不在是阻礙茶產品流通的因素,即使西南邊陲小鎮的茶產品,也能隔天就泡進上東北普通人家的茶杯。物聯網技術更進一步減少了茶產品流通的綜合成本,實現了不同類型茶產品的充分競爭,在這種前所未有的市場形態下,消費者的選擇最具價值。消費者選擇適合的茶產品滿足需求效應是茶葉實現價值的核心內容,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對茶產品的感官體驗是其實質性的消費需求。這一過程因消費者個體獨立性而具有明顯的差異化特點。總體而言,茶葉感官體驗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察。
首先,確定茶葉類型,明確鑒別內容。中國茶產品種類豐富,自身6大茶類產品數以百計,加上近年進口其他產茶國部分產品,市場上可選產品及其豐富。不同茶類之間,品質評判標準差異巨大,因此,茶葉鑒別過程首先需要明確鑒別對象種類,然后才好根據相關類型產品要求進行辨別。不可李代桃僵,用龍井茶的品質標準要求鐵觀音,也不可用工夫紅茶的品質要求衡量普洱茶。總體而言:茶葉感官鑒別可以從嫩度、條索、色澤、整碎、凈度、香氣、滋味、湯色這八個方面來認識。
????????1、嫩度。一般嫩度好的茶葉,符合各自茶類的外形要求。
????????2、條索。條索是各類茶具有的一定外形規格,如炒青條形、珠茶圓形、龍井扁形、紅碎茶顆粒形等等。一般長條形茶,看松緊、彎直、壯瘦、圓扁、輕重;圓形茶看顆粒的松緊、勻正、輕重、空實;扁形茶看平整光滑程度和是否符合規格。一般來說,條索緊、身骨重、圓(扁形茶除外)而挺直,品質優;如果外形松、碎,并有煙、焦味,說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質劣。
????????3、色澤。茶葉色澤與原料嫩度、加工技術有密切關系。各種茶均有一定的色澤要求,如紅茶烏黑油潤、綠茶翠綠、烏龍茶青褐色、黑茶黑油色等。但是無論何種茶類,好茶均要求色澤一致,光澤明亮,油潤鮮活,如果色澤不一,深淺不同,暗而無光,說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質劣。
????????4、整碎。整碎就是茶葉的外形和斷碎程度,以勻整為好,斷碎為次。比較標準的茶葉審評,是將茶葉放在盤中(一般為木質),使茶葉在旋轉力的作用下,依形狀大小、輕重、粗細、整碎形成有次序的分層。其中粗壯的在最上層,緊細重實的集中于中層,斷碎細小的沉積在最下層。各茶類,都以中層茶多為好,上層一般是粗老葉子多,滋味較淡,水色較淺;下層碎茶多,沖泡后往往滋味過濃,湯色較深。
????????5、凈度。主要看茶葉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和制作過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夾雜物的多少。凈度好的茶,不含任何夾雜物。
此外,還可以通過茶的干香來鑒別。無論哪種茶都不能有異味,每種茶都有特定的香氣,干香和濕香也有不同,需根據具體情況來定,青氣、煙焦味和熟悶味均不可取。最易判別茶葉質量的,是沖泡之后的口感滋味、香氣以及葉片茶湯色澤。所以如果允許,購茶時盡量沖泡后嘗試一下;若是特別偏好某種茶,最好查找一些該茶的資料,準確了解其色香味形的特點,每次買到的茶都互相比較一下,這樣次數多了,就容易很快掌握關鍵之所在了。
????????6、]香氣。茶葉經開水沖泡五分鐘后,傾出茶汁于審評碗內,嗅其香氣。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受的香氣為佳。而煙、餿、霉,老火等氣味則不良。
????????7、滋味,凡茶湯醇厚、鮮濃者表示水浸出物含量多而且成份好;茶湯苦澀,粗老表示水浸出物成分比例中,多酚含量過高;茶湯淡薄表示水浸出物含量不足。
????????8、湯色。審評水色主要的區別品質的新鮮程度和鮮葉的老嫩程度。最理想的水色是綠茶黃綠明亮,紅茶要求紅艷而明亮;低級或變質的茶葉,則水色混濁而晦暗。
在以上明確以上鑒別內容后,我們還必須對各個茶類主要特點有一定認識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下給出部分茶類的主要品質特點供參考:
綠茶: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大的茶葉類別。其制法工藝主要為:鮮葉采摘、攤放、殺青、(揉捻)做形,干燥。外形種類有條形,扁形,卷曲形,顆粒型。不同類型綠茶雖然外形各具特色,但較高品質的產品具有共同的總體品質特點:綠湯綠葉,香氣醇正。依據具體工藝不同,某些方面品質特色存在一定的差別。下面舉例說明主要幾種加工工藝(蒸青,烘青,炒青,曬青),制成的綠茶其典型品質特點:
蒸青綠茶特征:采用蒸氣殺青制成的綠茶稱蒸青,有中國蒸青、日本蒸青、俄羅斯蒸青、印度蒸青等。蒸青應具三綠特征,即干茶深綠色、茶湯黃綠色、葉底青綠色。大部分蒸青綠茶外形做成針狀。中國蒸青有仙人掌茶、煎茶、玉露茶等。仙人掌茶外形片狀似仙人掌,翠綠色,茸毛披露,香味清鮮爽口。煎茶和玉露茶的外形細緊伸直似松針狀。煎茶采用一芽二、三葉鮮葉用機械制成,針狀不及主露茶細秀。玉露茶采一芽一、二初展鮮葉以手工制成,針狀緊直平伏鋒苗好,香清高、味甘醇。
烘青綠茶特征:鍋炒殺青后烘干的綠茶稱烘青,分普通烘青和特種烘青兩種。烘青綠茶一般有耐泡的特點。普通烘青采用一芽二、三葉制成,毛茶精制手稱素烘青,主要供作窨制各種花茶的茶坯。特征是條索長直帶扁,有毫,色澤深綠,香清純,味醇和,湯色葉底黃綠明亮。特種烘青一般都在清明節前后采取一芽一葉或二葉初展的幼嫩芽葉制成。
曬青綠茶特征:鍋炒殺青揉捻曬干的綠茶稱曬青。曬青一般特征是色澤墨綠或黑褐,湯色橙黃,有不同程度的日曬氣味。其中以云南大葉種鮮葉制成的品質較好,稱滇青。其特征是條索肥壯多毫,色澤深綠,香味較濃,收斂性強。
炒青綠茶特征:鍋炒殺青揉捻炒干的綠茶稱炒青。分長炒青、圓炒青,扁炒青。長炒青特征:條形緊直渾圓有鋒苗、色綠潤、香清高、味濃醇、湯色葉底黃綠明亮。炒青比烘青條緊而身骨重,湯味較濃。圓炒青特征:圓炒青又稱平炒青,制成出口珠茶稱平綠,因起源于紹興縣平水鎮加工集散而得名。圓炒青顆粒細圓緊實,色澤綠潤,香味醇和。精制后的珠茶顆粒更圓緊光滑似珍珠,烏綠起霜,香味也提高,葉底有盤花芽葉。從珠茶中篩分出來的長形茶稱南茶,條短肥實,又稱平綠珍眉。輕片稱秀眉。特種炒青特征:按形狀可分為扁片形、卷曲形、針形圓珠形、直條形等。西湖龍井是扁炒青綠茶,葉片扁平光滑挺直,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著稱。
綠茶不良品質鑒別也主要從外形,色澤,香氣,湯色,滋味及葉底幾個方面進行考察。品質不佳的綠茶色黃暗晦且無光澤,或明顯有焦糊狀斑點,外形粗松,顏色雜亂;泡出的茶湯色澤深黃,偏暗或者渾濁;香氣低沉,或有煙焦氣,青草氣,酸餿氣;滋味苦或澀,或青草味,或有油煙味等其他非茶異味;葉底陳黃欠明亮,或短碎多,雜質多等。若有以上一些品質問題的綠茶,總體而言均屬于品質欠佳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