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依然
突然覺得二十幾歲,真的是個尷尬的年齡,要學習,要找工作,要戀愛,要結婚,要生子,在對未來的生活迷茫著,又在迷茫與無知中默默的前行著,好像關于青春,關于二十幾歲的時光,我們總是在感嘆著,無奈著,卻又一邊安然的享受著年輕帶給我們的充足,慢慢的消磨著,卻又慢慢的努力著。
這也許就是二十幾歲最常有的常態(tài)吧!最近在讀孫晴悅的《二十幾歲,沒有十年》,好像突然發(fā)現(xiàn),二十幾歲,雖然很美好,有人生的很多事都發(fā)生在二十幾歲,第一次上大學,第一次接觸社會,第一次選擇實習,第一次去面試,第一次工作,還有第一次的戀愛,第一次的分手,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第一次的走進婚姻,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小寶貝,好像所有關于人生重要的時刻,都發(fā)生在二十幾歲,而二十幾歲到三十歲這期間,我們要完成這些條條框框,仔細一算下來,好像真的沒有十年。
對于十九歲就出來闖蕩社會的我來說,擁有的二十幾歲,應該足夠有十年了。可是走到今天,站在三十歲的邊上,回首再來看我的二十幾歲,卻又是那么的蒼白,無力。絲毫想不起來有什么驚心動破的心跳。
那是剛畢業(yè)后,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道未來何去何從,我該去做什么,選擇一個什么樣的工作,我能做什么,和許多人一樣,一畢業(yè)就是失業(yè)的狀態(tài)感,心中有太多的迷茫,有太多的無奈,不知未來在哪里,不知人生將會做何選擇,我托著行李箱,站在合肥的火車站面前,看來來往往,行色匆匆的人群,孤獨又無助,茫然又無措,傻傻的站在人群中,內心充滿了恐慌。
看著城市的車水馬龍,人流不息,日日夜夜,有的人來了,有的人又選擇離開了,終究,我們不能在城市中生根發(fā)芽。那時,我就默默的在心里許下愿望,不惜一切也要留在城市。在城市里買房,在城市里居住,在城市里定居,再苦再累,也不要逃離回農村。不想過著灰頭土臉的生活,不想過著一出門一買東西花錢,恨不能所有人都要來批判一通我是個大手大腳,亂花錢的不良婦女,更不想讓我的下一代又繼續(xù)重復這樣一生以逃離農村為人生目標的追求。
二十幾歲,有太多的想法,有太多的固執(zhí)與桀驁不馴,從不去在乎別人的閑言碎語,不在乎別人的指評,那時的我們,眼里都是有光的,是對未來的恐慌和希望,那時的我們,有好多的奢望,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直到后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沒有了激情,對生活無非就是柴米油鹽,掙錢,孩子,老公,所有的重心都在圍繞著一個家在轉。
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可是,最后才發(fā)現(xiàn),什么也錘不了。像只有心無力的老牛,想要去做更多,讓主人知道我還可以做的更多,最后,卻無奈老年殘暮,被拋棄在牛棚。
二十幾歲,沒有十年,十年,太短,太匆匆,它就像是天上的流星,還沒有等有心人看到,許個愿,它就隕落,消失在黑夜中。
而我們,也還沒有來得及去做完自己想做的事情,沒有完成自己的夢想,就要被催著結婚生子,過上所謂別人眼里王子與公主的浪漫幸福生活。
那些我們想要像俠客一樣,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跡天涯的心氣,最終也不過是把普通的生活,過成了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洗衣做飯,孩子前孩子后的黃臉婆。
孫晴悅在《二十幾歲,沒有十年》里說:一個女孩可以給自己最大的愛,就是相信自己還像二十歲那年一樣,覺得未來依然閃著金光,相信自己想要的遠方依然可以到達。對于未來生活的信心恰恰是在往后的很多年越來越容易放棄,越來越難以得到的,一個女人也就是這樣越來越容易枯萎。
這大概就是時間的魔力,二十幾歲,真的沒有十年,即使青春不在,即使容顏不在,十年,最能消磨我們的,是一顆弱不禁風的心,對生活失去激情,對夢想失去做夢的能力,這才是最可怕的。
二十幾歲的年紀過了,不管是十年后還是更長遠的日子,而我多想:我們在無數個春天里,沐浴更衣,重整旗鼓;也在無數個黑夜里決定賭上明天!仍能像二十幾歲一樣,無所畏懼,永遠的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