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已經發布好幾天,大家對小程序的討論也非常的多。
我也第一時間體驗了微信小程序,小程序在加載速度、滑動操作及頁面切換等方面,確實比原生的 HTML 頁面體驗好很多。
技術層面的原理在此不做討論,今天主要對小程序的使用體驗進行簡單討論,同時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程序支持置頂聊天顯示
這是我最先感受到的一個特點。
毫無疑問,聊天是微信里面使用頻率最高的應用場景。
我們在朋友圈、公眾號閱讀文章,或進入某一個頁面時,此時若有聊天消息進來,就必須完全退出當前頁面,才能回到消息列表。看完聊天消息后,若想要再次回到之前的頁面,則必須按照原來的路徑一步步點擊才能到達。
但是大部分用戶并不會清楚記得自己當時所在頁面,同時整個操作流程的成本也比較高。于是,整個恢復操作就常常被中斷了。
因此,當我看到小程序支持置頂到聊天時,內心是欣喜的:
這意味著用戶可以在消息列表與小程序之間自由切換,保持了操作體驗的連續性。
微信最多只支持置頂一個小程序到聊天,但在 Android 系統中每個小程序以獨立的進程顯示在后臺中,也可以理解為支持多個小程序同時運行。
微信企業號的應用本質上也是一個程序,但是卻無法像小程序那樣可以置頂到聊天,微信后續是否會對此進行類似的優化呢?
線上獲取小程序的限制
我們都知道,在微信里面長按二維碼就可以進入到相應的功能頁面:
長按二位碼進入公眾號,長按二維碼加入群聊,長按二維碼進行付款,長按二維碼添加好友等…
現在卻無法通過長按二維碼進入小程序, 這意味著微信對利用二維碼進行線上推廣小程序進行了一些限制。
用戶在線上大部分通過好友分享或者主動搜索來獲取小程序。這時要注意到,小程序只能分享到聊天,無法分享到朋友圈;搜索也只支持有限度的模糊搜索。
微信本身不做小程序的分發,不支持長按二位碼進入,同時也對分享和搜索功能做了嚴格的限制。如此般刻意限制用戶線上快速獲取小程序,這是為什么呢?
反觀我們自己做產品,都在想盡辦法怎樣才能快速獲取用戶。從這里可以看出微信真的比較克制,雖然他們自己并不這樣認為。
微信里面有那么多優秀的產品經理,我們大部分能想到的問題,他們內部肯定早已討論了無數遍。張小龍在演講中提到:
我們更希望小程序不是基于一種流量分發的方式獲取用戶,就像剛才說的我們更希望小程序是通過一種用戶觸達的方式,當用戶需要的時候觸達到它,然后使用它,而不是不需要的時候推薦給他使用,所以用戶能搜到小程序,但是我們可以極力限制它搜索的能力,避免它濫用,使得用戶在微信里面能夠搜索得到他需要的一個小程序。
這意味著微信希望小程序的運營人員主動去推廣,而不是濫用微信自身龐大的用戶資源。由此,我們可以預見到什么呢?
在線上,將來會有很多推廣小程序的微信群出現,這也是用戶在線上最快捷、最低成本獲取小程序的一種方式。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預見到另一個問題:小程序的收藏規則。
目前是用戶只要進入了某個小程序,無論這個小程序對用戶是否有意義,都會在小程序列表中留下一條記錄。
所以,不清楚微信后續會不會增加小程序收藏功能,只允許經過手動收藏的小程序添加到列表中。
小程序的主要使用場景
我們在討論一個產品時,最重要的還是要了解這個產品的定位。
張小龍在關于小程序的演講內容中,有幾段話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小程序:
我們在做小程序的時候,其實我們的目的并不是說從開發人員的角度來說要改變一下應用程序的存在模式,相反,我們肯定是要滿足一個特定的需求,這個需求應該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說我們只想變化一下 App 存在的方式。
PC 時代我們通過網站來獲取服務,確實,我們要先找到這個網站,所以搜索框在當時特別重要,但是在智能手機時代,我們要獲取服務的話,更多的是跟線下有關,跟線下有關的服務其實就目前手機技術的實現來說,可能通過掃二維碼是最簡易的一種方式,跟周邊產生聯系,并且獲取服務。
本質上來說,我們更希望在智能手機里用戶可以更快捷的獲取服務,但是他的體驗又比網站要好很多很多,同時他的麻煩程度又比他去下載一個 App 要好很多很多,它不像下載一個 App 那么麻煩,這個就是小程序的定位。
看到以上內容,就容易理解為什么微信對線上獲取小程序進行了各種各樣的限制。從微信對小程序的定位來看,小程序的主要使用場景在于線下,而承載線下使用場景的交互載體就是二維碼:
我們更多的是希望小程序的啟動來自于掃二維碼…在前期我們會更多的鼓勵小程序以二維碼的形式出現在每一個地方,就像公眾號的早期一樣。
看到二維碼,就會想到用微信掃一掃,這是一個多么可怕的使用習慣。小程序主要是基于線下場景進行使用的,這也符合張小龍提到的用完即走產品理念。
再往深一層思考,小程序使得微信獲得了與現實交互的能力,這個是否可以理解為增強現實的一種表現呢?
其實微信從來沒有提議把 App 簡化為微信小程序,雖然很多 App 確實這么做了,同時也對一些 App 造成了影響,但這應該不是微信小程序的初衷。
如果一款 App 輕易就被小程序所替代了,也只是表明小程序可能是一種更合理的服務形態而已。
我們在做小程序之前,思考一下做小程序的目的是什么,它能給用戶帶來什么,給我們帶來什么,這個或許才是最重要的。無論是通過什么方式或工具,目的都是用更好的產品去服務用戶,這個才是核心。
最后,聽說支付寶也在做小程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