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晨讀有關《如何才能不焦慮》的分享讓我對焦慮的心理狀態有個更清晰的認識,也引發了我對焦慮的思考,從而得出一個結論:
焦慮是恐懼的將來時,是擔心的最高級。
面對如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焦慮儼然成為一種時代病,它讓我們在惴惴不安中學習和工作。如何看待焦慮與恐懼、擔心之間的關系呢?下面我會通過自己的理解進行闡述。
焦慮是恐懼的將來時
人人都用恐懼。有人是對事物的恐懼,例如被狗咬過后,從此見狗就繞道而行;經歷一次創業失敗后,不敢再嘗試;也有人是對心理的恐懼,例如恐高、恐水等。這些恐懼都是一種自我認知,在這些恐懼狀態下,人們可以選擇逃避,然而大多數人選擇挑戰,在屢次的挑戰中,如果還是無法戰勝自己,就會產生對未來的恐懼,從而造成心里焦慮。
克服這種因恐懼產生的焦慮心理,要采用“i+1”的方式。 正如《如何才能不焦慮》中分享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因為上學的路上被一只流浪狗咬傷,從此聽到狗的叫聲都會害怕大哭。醫生先讓她觸摸一只剛出生不久的小狗,再接近一只小型又溫和的寵物狗,就這樣循循漸進,她最后可以與一個高大威猛的軍犬和平相處。無論恐高還是恐水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每次增加一點點,逐級提升,直至達到最終效果。
焦慮是擔心的最高級
人人都會擔心,總是對某事或某人或某物放心不下去,心中有所顧慮,這也是人的正常心理。然而過度的擔心就會造成心里焦慮。可以說,焦慮就是對“未來會有危險發生”的過度擔心。
克服因過度擔心而產生的焦慮的方式有很多種,除了《如何才能不焦慮》中提到的“提前演練”和“勇敢溝通”之外,也可以多聽多問。
前一段時間,我經歷了因過度擔心導致焦慮而備受煎熬的時期。我是一家英語培訓機構的老師,在部分學員們面臨續費之際,一位進步很大學員的家長卻說孩子的學習效果不明顯。這個沉痛打擊讓我開始擔心其他家長的想法,是不是我的真心付出最終一無所獲呢?每一天都很忐忑,到最后演變成了焦慮,嚴重影響了我的生活。后來,我找到比我經驗豐富的同事,問他們這種事情處理方式,聽他們如何和家長溝通。學到他們的經驗之后,我又結合這個孩子的自身特點,再次與其家長溝通時,得到了家長肯定。我成功克服了焦慮,也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焦慮猶如扎在心頭的一根刺,確定位置,找到突破口,勇敢下手,才能快速有效地拔出。所以,焦慮其實不可怕,它和“拖延”一樣,需要我們積極采取行動,才能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