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更文時,心思煩亂,終不能專于一點,但是我知道,這個文我是必須要更的,腦中涌過千般浪潮,萬般思緒,漸漸還是在老生長談中繼續。看官莫急(好像我有很多粉絲嗎?),且聽我細細道來。
論起我的寫作那還是在朗朗ago的年代,我只能說從我有記憶的時候開始,我們那個年代貌似不記得幼兒園時代的事情,本來也是沒上過幼兒園的孩紙。我是七零后,在農村長大。
之所以印象深,也是因為人生第一次寫作文。那時候上小學三年級才開始學習要求寫作文。記得那篇作文寫的是去看電影的事情,那時候看電影不是想看就能看的,而是不定期的在某個生產隊的打谷場上,有可能距離家很遠很遠,那時候沒有這些電話和網絡社交工具,傳播完全靠得到消息的人奔走相告,所以能看上一場電影是一件特別興奮的事情。
我寫的那篇作文就是通常的三段論。第一段寫有人說哪里要放電影了,慕名而瘋去,第二段就寫這部電影主要內容是啥,第三段寫對我們的啟示。好像就100多字的作文,其實真沒什么出彩的小孩子的記敘文而已,但是,里面寫的來告訴消息的人跑的“氣喘吁吁”這個詞一下子就出名了,記得老師在那幾句話下用紅筆劃出的重重的波浪線像浪花拍打在我幼小的心靈上,這篇人生處女作被老師當做范文讀了,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以后就屢屢作的文被當做范文在每周的作文課上占盡風頭。
不論在農村上過的小學和初中,還是在縣城的高中,所有教過我的語文老師都是拿和藹的眼神看著我,眼睛里流露出愛護的光。和那些數理化老師用冷漠的鄙視的眼神看我簡直是天壤之別。其實我自省我并沒有在語文功課上多下功夫,而每次語文成績都是穩居前茅。那時候百分制的卷子基礎知識占60,作文占40分,自然語文成績基本取決于作文的分數。也許老師的重視和偏愛讓我特別愛上語文課,聚精會神,專心致志,于是基礎知識都不在話下,一般在課堂上就能搞定,這樣,作文就讓我這么一個自卑的人似乎找到了一個自信的自己,一個閃亮的自己。
自從初中語文老師要求寫日記或周記開始,我就開始寫點作文之外的文字,那個時候周記也是會被老師批改的,每次老師的紅紅的評語和優秀以上的分數讓我沉醉和驕傲。一直到現在,也在繼續著自己的日記。開始是紙質版,各種本子都有,有專門日記本的,不是很精美,我對精美的本子不上癮,主要是因為太精美反而不舍得用。還是用普通的本子愜意,隨便怎么記,都思想通達,思路流暢,不受任何心理的障礙所影響。這么多日記本保管也是個問題,至今還有一個箱子的日記本被我高中畢業前夕放在姑姑家的地下室里的。
工作后的日記本還燒毀過一次。那是我成家后的第四年,隨著單位調動到其他地方上班了,和老公兩地分居一兩年,估計他在家里單身的無聊,不知怎么翻到了我藏著的日記本,看到里面那些不免一時興起記載的那些一地雞毛的情緒,就拿這個說事,我渾身難辨,其實好多寫的只是發泄而已,并沒有真的要去實施,我們文人都是思想里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好嗎。但是想想為了避免后患,留下來又沒有什么文學價值,那些雞毛蒜皮之事也不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重要啟示,甚至想來還覺得挺悲哀的,原本一個懷著遠大理想立志于當作家詩人不屑于柴米油鹽的文藝女子最終被生活同化了,日記本里幾乎全是自己原先最反感的庸俗婦女的家長里短,士可忍孰不可忍,于是將其燒掉。后來看到池莉寫的小說和文章時,終于醒悟到自己就不是作家那塊料!如果是,何以人家能將凡夫俗子的生活升華為經典和不朽,而我,直到現在還在為如何避免中年油膩而掙扎?!
日記最后的版本已經進化到電子版了。這下終于解決了不好保存的問題了,日記在電腦里的一隅靜靜的貓著,像百合花,不喧囂不吵嚷不爭不搶,香味不濃不淡,卻兀自沁人心脾。每當我打開電腦,我知道有他存在,他也知道我的存在,我們是知音。我還學會了給word版本設置密碼,這樣不會有人看到了。后來又在網上日記本寫過一陣子,好多種版本,不過相處日久也都會發現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就像戀人。由陌生到熟悉再到熱戀,過一陣子,熱情冷卻,理性思考后會發現,也有缺點,而且有些會越來越放大,幾乎到了無法忍受的地步,于是摒棄掉。
一段日子不寫,又想寫了,于是換一種方式再來。
然后,我還在新浪博客里寫過一段很短的時間,那時突然發現,哇塞,博客可以上傳照片,那陣我正沉迷于攝影。于是乎,新浪博客又成了我新的陣地。為啥用他的時間很短呢?發現我寫文時很流暢,但是到最后配照片時那個痛苦,漫長,失敗后還要一次一次再上傳,每次看著那個傳照片的圈圈劃到最后又白白一片時,實在是難以為繼,于是告別了新浪博客。
其后我還被own吸引,那時對美食制作正在興頭上,在own里可以發很多照片,寫字界面也很漂亮。但是寫過幾篇文字后,因為超出流量要收費,本來只是愛好,又沒有變現收入還要花出去錢?想想不劃算就又離開了。
再后來聽了阿何的《時間管理》課,試用了印象筆記,再后來遇到簡書注冊后斷續寫過幾篇,然后就遇到老高和一眾文字愛好者,集結到習文堂,看習文堂文友都在簡書上碼字,想必還是很適合我們這類隨手寫意人生的人的平臺?
起碼截止目前,我認為我在簡書里的寫作是比較愜意的。沒有熟人,不必難堪。
其實我是一個懶人,認定一個地方就愿意一直待著的人。
我希望簡書一直是我的家。而我不再漂泊。
孟妮于
2018年3月3日15:3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