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的課,我在高速上聽的。來福老師依舊元氣滿滿,聲音依舊清脆,激昂!講起課來,邏輯性超級強!課程容量依舊很大!在車上聽課, 書寫不方便,不過,我還是歪歪扭扭記了筆記,而且聽的過程,不敢開小差!
搭建自己的知識宮殿,我從如下兩方面提升自己:
【向有結果的人學習】
當你想學一個東西的時候,最快的辦法就是靠近有結果的人,看他是怎么做的。之后復制他的行為和方法。然后拆解他的方法,形成你自己的思維。也就是說,只有把這個東西拆解成一步一步細化的步驟以后,才能夠進行實踐操作和改進,才能夠進行迭代。也就是復制,分解,迭代。所以,我們學習的第一步是復制,進而拆解,然后迭代!
比如說,在今天的工作中,大家就可以看一下自己身邊某些領域做的比較好的同事。他們怎么做一些事情?然后你去復制他的方法。你把他的方法,再分解成一步一步詳詳細細的步驟。按著這個步驟來做,然后再把這個步驟優化。優化到最優,那你會發現,其實你也可以做得很優秀。
【熵增原理】
什么是熵增原理?
熵是指一個系統內部的混亂程度,熵增原理是指在封閉的體系中,尤其是與外部無交換的孤立體系中,熵這個物理量只會增大不會減小。一個系統無論是一個真實存在,還是你自己認知的一個系統,搞成了一個封閉的系統,不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和新陳代謝,系統內部就會變得越來越混亂。但是這種混亂,會逐漸實現內部的平衡。一個封閉系統中,內部的混亂達到自我平衡的時候,這個系統就在混亂的平衡中崩盤了。
歷史上,清朝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指閉關自守,不與外界接觸的一種國家政策,是典型的熵增。嚴格限制對外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面的交流,也因此中國的整體國力及發展比西方國家落后。
熵增原理的應用
保持開放和吐故納新,是企業基業長青的必要條件,要通過學習和培訓,去有意識的打破自我封閉的狀態。
華為管理準則中提到,第一,每年淘汰干部10%,每年淘汰員工5%,如果40歲沒有做到干部也會被淘汰,以此保持人才隊伍的新陳代謝。第二,實行無條件輪崗制度,讓員工遠離舒適區,逼迫員工進行自我打破。用自我成長對抗個體熵增,通過個體間的流動和代謝對抗系統的熵增。
阿里巴巴管理體系中的“副手計劃”,如果想要升職,需要提前培養接替者,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升職位,也不知接替者會不會真的取代自己,所以這種危機意識會打破個人舒適區,從而對抗個體熵增。
對于我來說,要讓自己經常處于一個開放的體系中,用流量學習的思維來打破自己當然認知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