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年2月17日,合九鐵路提前貫通。?
地點:九江市類別:交通運輸
合九鐵路全線分流(通車)紀念章? 圖源:網易
1995年2月17日,全長347公里的合(肥)九(江)鐵路全線提前貫通。同年5月31日,合九地方鐵路全線分流(開通)慶祝大會在合肥西站(今蜀山東站)舉行。
合九鐵路是我國第一條由國家、地方、企業三方合資興建的路網干線。合九鐵路始于合肥,經舒城縣、廬江縣、桐城市、安慶市、潛山縣、太湖縣、宿松縣,湖北省黃梅縣,至江西省九江市。途經安徽、湖北、江西三省,是京九鐵路的主要干線之一。它北面通過淮南線與京滬鐵路相通,南抵京九鐵路與長江的交匯點九江。是連接京滬、京九兩條鐵路,溝通安徽、湖北、江西三省十一市縣的重要干線。
該項目于1991年5月正式開工,1995年基本建成,于1996年開辦了跨局客運和全路貨物直通運輸業務,2002年5月28日通過竣工驗收。
資料來源:九江市志、維基百科等
合九鐵路與九江的關系不太大,與安徽,尤其是皖西南的關系卻很大,它是安徽人砸鍋賣鐵弄出來的,當年的這種合資模式,在中國鐵路建設史上也是第一次。
《人民日報》1995年2月25日??第1版
第一次未必是好事,開通運營七年后,合九鐵路才通過國家驗收。無法解釋一條沒有通過驗收的鐵路竟然能運行那么久。2009年,合九鐵路被收歸國有。在此之前,合九鐵路的經濟效益并不好,作為一條單線非電氣化鐵路,它的運能明顯不足,較差的經濟效益又使它難以進行升級改造。
合九鐵路建成于1995年,它在湖北黃梅縣的孔壟站接入京九線,而一年后京九鐵路才全線通車。
當年,京九線為什么繞大別山走革命老區黃岡,而不是安慶與合肥,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段歷史,其實江西人也希望京九走安徽而不是那時候窮得叮當響的黃岡。朝廷沒人,也說不得理。安徽輸了這一場鐵道爭奪戰,使得省會合肥地位更加尷尬,安慶更是陷入了絕望的境地。
于是安徽賭了口氣自家集資修了合九鐵路,卻又因為體制和運行效率問題而未能達到預期目標。都已是九十年代中期了,新建的鐵路竟然不是電氣化的,依然靠柴油機車拖動,這種路也就是個半殘廢。
行駛在合九鐵路上的東風8B型柴油機車,請注意這不是電氣機車? 圖源:維基百科
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合九鐵路竟然不通過皖西南第一重鎮安慶,還要單獨修一條40公里長的支線——安慶鐵路,這種別扭之極的線路設計使得安慶等于沒有鐵路,難道說為了一座曾經的省會城市安慶,繞個小彎就不可以么?建造這條鐵路的油料都是安慶煉油廠提供的,怎么感覺安徽人在窩里斗呢?
交通是一座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九江得益于泡在水里二十多年的橋墩(見《九江影像志:歷史上的今天 · 1月16日 · 大橋通車》),趕上了上世紀末那一撥鐵路建設潮。那個時代國家資金有限,給了這家就給不了那家。
合九鐵路示意圖? 圖源:快懂百科
也正是由于京九鐵路、昌九高速等重點交通工程的建成,才使得經濟發展一直低迷的九江得以在2000后左右進入加速增長期。
反觀安慶,這座曾經的省會城市,安徽省名第一字的由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它的經濟體量略還高于九江,卻因為長江航運的衰落,以及鐵路、高速不過自家門,白白錯過了二十多年的黃金發展期,如今的城市排名已經慘不忍睹。
所幸的是,最新建設的京港高速鐵路,安徽贏得了東線段,專門為此修建的合安九高速鐵路已經開通運營(見本系列后面的篇章)。這回不是叫合九了,中間加了個“安”字。安慶,也終于能伸直腰邁開腳步了。
《九江影像志:歷史上的今天》是記錄江西九江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擷取九江市及下轄十個縣市歷史上發生的較有影響力的事件,配以相關的歷史照片、新聞圖片、文獻書籍及筆者拍攝的影像資料,并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
本系列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當日發生的一個事件,如當日無合適的事件,則在當月中選?。ㄊ妨嫌涊d中有月份無日期者)。由于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舍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馮曉暉
漫游遐思
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