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論語·述而》7.29章
? ? ? ?孔子一生經歷豐富,閱人無數,這些人中有很多是值得大書特書的。那么對于孔子見互鄉童子這樣一件原本不值一提的小事,弟子們卻將此事記錄下來,其中有何奧妙?為了明天上課能講清楚課外文言文閱讀《<廣宋遺民錄>序》(清·顧炎武)“互相之童子,不保其往也”一句,也為了自己更了解論語這一章內容,特地找資料好好學習了一番。
? ? ?【論語譯注】[譯文]互鄉這地方的人難于交談,一個童子得到孔子的接見,弟子們疑惑。孔子道:“我們贊成他的進步,不贊成他的退步,何必做得太過?別人把自己弄得干干凈凈而來,便應當贊成他的干凈,不要死記住他那過去。”
? ? ? ?見,舊注賢遍反,讀xiàn,顯露,使見到。互鄉,鄉名。正義曰:互鄉,不知所在。《元和郡縣志》、《方輿紀要》、《太平寰宇記》《困學記聞》《一統志》、《通雅》等皆有“互鄉”之地名,諸說不同。其人習于不善,難與言善。惑者,疑夫子不當見之也。
? ? ? 在弟子門人看來,一般成年人非賢明,則不足以辱夫子施教,至于互鄉之童子則更無此資格。互鄉地處偏遠,民俗鄙陋,語言難懂,所以當地人難于打交道。結果,夫子卻垂教于這個互鄉童子,門人大為不解。可見,夫子是有教無類啊。有教無類,從教育者主動方面講,來者不拒,任何可以或可能有進步之求的人,都應當施教;從教育者接受方面講,人皆可有錯,有錯改過即可,人都有過往,如今向善就好!人進步提高,就要稱許鼓勵他的提升進步的精神,而不要老想著或揪住不放以往的錯誤。鄭曰:“往猶去也。人虛已自潔而來,當與之進,亦何能保其去后之行。”如說是過往,意思就是不追其既往,如果是將來,意思就是不逆其將來,所謂"以是心至,斯受之耳",兩種解釋似乎都說得通。
? ? ? ?從夫子的教誨之道“與其進,不與其退”上可以看出夫子顯然對人性持樂觀態度!更何況夫子還有“繪事后素”的理論呢。對童子來說,更是如此。
? ? ? 孔子說的幾句話既是特指,又是泛指,這總體精神是積極倡導一種以正面鼓勵為主的導向。任何人,不論其長或幼、進或退、今或往、潔或不潔,只要有可取之處,表現出向善的精神,就應該予以肯定和鼓勵。這種觀點既可以用于施教,也可以用于修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