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五月十二日,自唐山大地震以來的最大一次地震在四川發生,處于震中的北川中學受災嚴重,不知多少年輕的生命在這里被埋葬,而僥幸被救出來的北川學生又有多少人留下了一輩子不可磨滅的傷痕?截肢、毀容,比起身體上的痛苦,更嚴重的是失去了親人,多少學生在這場地震中成為了孤兒。
我們中國人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地震救援期間發生了無數感人至深的故事。政府派著軍隊和醫療人員來解救地震中幸存的人們,更是涌現出了無數的志愿者來汶川為拯救同胞獻出自己的一份心力,明星們也都紛紛捐款,甚至有的親自來災區慰問。由于地震,那年北川高中沒有考試,所有的北川學生都可以直升進去,作為地震后的第一代北川高中生,他們受到了各方的關注,他們被提供了最好的物質條件,上學不用交學費,來自農村的學生可以免費跟著北京的舞蹈老師學習,每隔幾天就排隊領取外界捐贈的匡威、耐克,但是我們外界看來這種無私的幫助是否真的對他們好呢?因為各方有名的人士慰問學校,學生經常性的在上課時間被叫到操場集合,耽誤了學習;因為過多的報導,很多肢體殘缺的孩子被記者要求擺拍,好渲染他們的悲慘,增加自己的素材;因為大家過多的關注與愛心,許多孩子覺得自己不學習也可以得到一切,而喪失了斗志;因為……
3年后,他們都經歷了不怎么順利的高考,過本科線的寥寥無幾,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經歷了那么大的創傷,學習氛圍低下,能夠活著已經是最大的幸運了。
寫這篇文章,一方面是悼念十年前汶川大地震死去的人們,另一方面是想引起大家思考,過多的愛與關注對于北川學生來說不一定是一種幸運。去學校慰問受災學生這件事本身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大大地影響了這些孩子正常的學習生活;捐贈物資也是好的,但是卻讓學生們誤以為可以不勞而獲。外界過多的關注讓這些學生一次次地回想著悲痛的瞬間,讓他們很難走出這種悲傷;而過于豐富的物質又讓他們迷失了自己曾經的夢想與目標,他們高考的失敗是必然的。好在十年后的今天,他們都有了屬于自己的平凡或不平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