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如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首辛棄疾的詞記得是高中課本里的,當時只是覺得好背順口,卻未曾理解其中之味,如今上了大學才對這首詞有了點理解,隱隱約約能慢慢唱出味道。
在北野武的《壞孩子的天空》里有一個片段一直忘不掉。立交橋上打完群架后的逃離,阿木問阿勝:“我們的人生就這樣結束了嗎?”阿勝盯著遠方,看到了盡頭,回答:“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大學正是人生開始的階段,卻總有把各種抱怨放在嘴邊的人。
從沒人搭理的高中時光,到無人熟知的大學校園。更多的人,連我也不例外,可能都是內心長長的舒了口氣,終于可以逃離高中那個苦地方了,遠離堆成山似的作業,遠離苛刻的老師,以為大學可以輕松一把。然而,到了大學才發現,一起入似乎又回到了起點,按時上課,考試不能掛科,各種需要你考的證書,還有生活上的人際關系,人機關系,戀愛關系,呼啦啦的一大堆。于是開始犯迷糊了,這不是我想象中的大學啊!為什么我的大學是這個樣子?打開花樣繁多的社交軟件,無非是對一些生活瑣碎的抱怨,關于未來,關于目標,關于自己,未曾見得只言片語。
我可以想象我看的畫面,一群年輕人,站在自己生命長河旁,各有各的道具,從水中看著自己的倒影,一臉愁相。有些人卻不同,他們憋著常常的一口氣,一下子扎到水底,一路向前,不想被別人看到他們仰頭呼吸的狼狽模樣,只想別人看到他們從終點里鉆出來,只想看那些還在江邊苦苦茫然的人露出的震驚。
“為賦新詞強說愁”這儼然已成為一種常態,現在正值奮斗的年輕人們,你們的愁從何來。有人說。學業難,就業難,戀愛難,哦,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就此結束啊,這只能說明,這是一個倒霉的開始,又或是上坡前必經的低谷,20歲左右的你,有的是大把時間去改變你自己,正如《中國合伙人》里的成東青所說,不是你改變了這個世界,而是這個世界改變了你。面對當今社會現狀,最不應該犯愁的就是我們,不要去為自己因為沒去努力而為收到結果尋找借口,人一切痛苦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30歲之前你愁,正式愁得未來之路。劉同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中寫道:“一個人未來能去哪,不是靠想象,而是靠你今天干了什么,干的怎么樣。”也就是說你正走在你自己選擇的路上,你沒有理由去發愁,正式青春年華,應當充滿興奮滿懷激情的去奮斗!
2015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