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老師在得到APP的《財富自由之路》里提到說提高個人成長率的方法其實就是打造多維競爭力。那么為什么要打造多維競爭力?它為什么可以提高個人成長率?其意義在什么地方?下面我談一談我個人的理解。
判斷一個人的價值有多大,其實很簡單,看他被這個世界需要的程度有多大就可以了。一個人越被這個世界所需要,那么他就越值錢,相反,也就越不值錢。所以在職業選擇和個人發展上,做那些越被這個世界所需要的事,鍛煉那些越被這個世界所需要的能力無疑是自己實現個人價值成功率最大化的方式。
那么現狀甚至是未來是什么樣的?什么樣的人才能更被現在甚至是未來的這個世界所需要呢?
之前在聽薛兆豐老師在得到APP里開設的北大經濟學課時,有聽到一個例子:有一個獵戶,什么都會,會做飯、會織布、會打獵、會捕魚、會蓋房子、會種田……但是呢,過得還是一貧如洗。相反,城里有個人,除了會編程以外啥都不會,不會做飯、不會織布、不會打獵更不會蓋房子,可人家卻過得極其富足。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為什么能力這么全面的人卻過得如此艱辛,能力如此單一的人卻過得這么富足?
這就是分工與合作!通過市場把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聚集在一起,通過任務的分工和多人的合作,極大地提高生產效率,從而讓每個人都可以獲得相比于之前一個人單干時大得多的回報。
最近看羅振宇采訪羅永浩的視頻時也聽到了一個觀點:創業最重要的就是找人、找錢、找方向,自己不擅長的事,千萬不要想著自己去補齊,找別人來做就可以。
所以這個世界是什么樣的?未來會怎么發展?為了提高效率,肯定是分工更加精細,合作更加頻繁!
我們就像個黑盒子一樣,伸出自己的接口與他人連接在一起,組成一個又一個的大系統。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只有一個接口會怎么樣?
是不是很容易會斷掉?或者說出現與其他接口匹配不上的問題?甚至是由于整個系統的崩潰導致接口直接沒有用了?
這都是有可能的!
未來有一個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就是人工智能。
你能確定你所處的行業在人工智能的沖擊下還能存在嗎?
你能確定你所擁有的能力在人工智能的沖擊下還能有用嗎?
你能確定你在人工智能的沖擊下還能被這個世界所需要嗎?
從概率論的角度分析,假如一個行業未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概率是10%,那么如果我們只會一樣技能,那我們未來被人工智能取代的概率就是10%,但如果我們會兩樣技能呢?我們未來被取代的概率就是1%,那如果我們會三樣技能呢?被取代的概率就是0.1%……
所以答案很明確,要想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我們就是需要去和人工智能賽跑,和人工智能打游擊戰,我們會的技能越多,我們的的陣地越多,我們的武器越多,我們才越不可能在未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其實生活就是概率,去做那些概率高的事情,成功的概率自然也會高。
分工與合作是必然趨勢,大部分人都只會成為大系統中的黑盒子,發揮自已應有的作用,只有極少數崗位才需要極少數的那些需要某一項極其精深技能的人。加之人工智能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所以從概率角度來講,在一個協作的社會,廣而全相比于專而精成功的概率是更高的。
所以有時間猶豫一個技能到底有沒有用,還不如直接開始學。自己多一個接口,在未來與人協作中就多了一種可能性,可能性越多,成功或者說不被淘汰的概率也就越大,這么一算,難道不應該多維發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