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逍遙
24.劫持天子
在楊彪及楊夫人的聯(lián)合作用下,李傕和郭汜成功反目。
雙方在長安城下一場混戰(zhàn)。
一切看起來都是按照太尉楊彪和漢獻(xiàn)帝的計劃實施。
但是,恰恰在這個時候,有一個意外發(fā)生了,驚天意外。
有一句成語說得好,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可是這次殃及的不是普通池魚,而是一條大魚。
漢獻(xiàn)帝。
李傕趁亂劫持了漢獻(xiàn)帝和伏皇后,在大庭廣眾之下將皇帝皇后擄到城外郿塢。
郭汜帶兵截殺,撲了個空,索性將皇宮打砸搶了一遍。
漢獻(xiàn)帝像一只被捕的小鳥困在籠子里。既然做了小鳥,一切就由不了自己,包括吃飯和喝水,吃得是腐肉朽糧,一日三餐難保,遑論帝王尊嚴(yán),早已丟失在郿塢的云煙中。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即使貴為天子,漢獻(xiàn)帝也不得不忍。
除了忍,還有什么辦法?好像只有盼,盼望著有救兵出現(xiàn)。
終于,有一支救兵來了。
是誰?郭汜。除了郭汜,誰還能有這么快的速度。
李傕出戰(zhàn),大罵郭汜:“我待你不薄,你如何謀害我!”
郭汜反擊:“你是反賊,我不殺你殺誰?”
“我保駕在此,何為反賊?”
“你分明是劫駕,何為保駕?”
二人未戰(zhàn),先打起嘴仗,像兩只對咬的狗,任何一方都不肯松口。
“我們打個賭吧,一賭決生死?”李傕說。
“賭什么?”
“賭一個人。”
“賭什么人?”
“賭皇上!我們單挑,誰贏了就把皇上拿走?!?/p>
可憐漢獻(xiàn)帝竟成了兩只瘋狗的賭注。
李傕、郭汜不分勝負(fù),各自回營。自然,皇帝也沒有被賭出去。
又一件可憐的事發(fā)生了。
李傕劫持天子,郭汜不甘落后,劫持了滿朝大臣。兩個人,一劫天子,一劫公卿,野蠻地將漢室王朝玩弄于股掌之中。
李傕、郭汜每日廝殺,死傷不計其數(shù),但二人樂此不疲,絲毫不在乎死得是誰,死了多少。在狼的眼中,只有獵殺,沒有同情。
籠中的鳥兒餓了都要叫幾聲,何況困在籠中的是當(dāng)今皇上。漢獻(xiàn)帝是多么渴望能有一個人來救他。
終于,這個人出現(xiàn)了。
侍中楊琦推薦了一人。
賈詡站在李傕大營的一角,安靜地觀看一場表演,一個臉上涂滿油彩的女巫正在跳著奇怪的舞蹈,她一邊跳一邊打鼓,鼓有節(jié)奏地發(fā)出咚咚的聲響。在賈詡看來,一個女巫在莊嚴(yán)的軍營中裝神弄鬼,這是一件多么滑稽的事。
作為謀士,他有義務(wù)為主公提出建議,但是主公也有權(quán)利拒絕。
賈詡建議取消表演,李傕拒絕取消表演。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一切就是這樣合情合理。
李郭二人糾纏不休,漢獻(xiàn)帝被困,久不能出籠,局勢完全陷入了僵局。是僵局總會被打破,總會有一個破局的人出現(xiàn)。
皇甫酈,作為漢獻(xiàn)帝欽點的破局人,他要憑三寸不爛之舌,更重要的是憑與李傕同鄉(xiāng)的身份,勸說李郭二人和解。
他先勸郭。郭汜說:“如李傕送出天子,我便放出公卿?!?/p>
再勸李。李傕大怒,欲斬皇甫酈。
騎都尉楊奉諫道:“現(xiàn)在郭汜未除,而殺天子之使,則郭汜興兵有名?!?/p>
賈詡跟著力勸。他有責(zé)任保護(hù)皇甫酈,因為在不久前的一天他曾親口答應(yīng)要救皇上出籠。這是他作為臣子的良心發(fā)現(xiàn),也是做人的基本準(zhǔn)則。
皇甫酈總算活了一條命,在漢獻(xiàn)帝授意下火速逃回西涼。
在西涼,皇甫酈不僅僅是為了逃命,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wù):造謠。他要在西涼老家瓦解李傕。
為什么?因為李傕的部隊主要是西涼人,還有一部分是羌人。要想擊垮敵人,還有什么比擊垮敵人的父母兄弟、親戚朋友更有效。
皇甫酈只用了一句話,就達(dá)到渙散軍心的效果。
他說,李傕謀反,從之者即為賊黨,一人為賊黨,全家必遭殃。
賈詡站出來又補了一刀,他偷偷游說羌人,承諾如果羌人撤軍,日后朝廷會有重賞。
于是,李傕的部隊出現(xiàn)崩潰跡象,主力部隊西涼軍士氣不振,輔助部隊羌軍已開始撤退。
賈詡又密奏獻(xiàn)帝:“李傕貪而無謀,如今兵散心怯,可以重爵誘之。”
皇帝下詔封李傕為大司馬。李傕大喜,說這是女巫祈禱之功,遂重賞女巫,卻不賞軍將。
自古為將帥者,最忌賞罰不公。不公則反,騎都尉楊奉與大將宋果起兵反抗,約定半夜劫營,以救天子出水火之中。
楊奉、宋果二人,人是好人,心是好心,但好不代表實力。
李傕輕而易舉地挫敗了二人的反抗,宋果被殺,楊奉敗走西安。
但是經(jīng)各種折騰與蠱惑,還有郭汜各種騷擾,李傕勢力漸漸走向衰落。
既然有人衰落,自然就有人崛起。
張濟(jì)起來了!張濟(jì)是誰?董卓的四大猛將之一。四大猛將:李傕、郭汜、張濟(jì)、樊稠。樊稠已被李傕所殺,四猛只剩三猛。
張濟(jì)屯兵弘農(nóng)(今河南靈寶)。
張濟(jì)放言給李郭二人,有兩個選擇,要么和解,要么被滅,二選一,沒有第三。為什么?因為我現(xiàn)在才是實力最強的。
李傕、郭汜答應(yīng)和解,同意一人放天子,一人放公卿。
張濟(jì)上表,請?zhí)熳觼砗朕r(nóng)住一陣子。
漢獻(xiàn)帝大喜:“朕思東都久矣。今乘此得還,乃萬幸也!”。皇帝心想,這回不但可以得救出籠,還可以趁機返回東都洛陽。
單純的皇帝,永遠(yuǎn)無法想象手下將軍們的邪惡。
血淋淋的現(xiàn)實會告訴他,除了李傕,郭汜更是一個邪惡的將軍。
漢獻(xiàn)帝此次離長安還洛陽,注定是一條兇險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