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線的范例
任何能區分你和別人的不同,或顯示出你從哪里開始,又在哪里結束的,都是界線。如:
1.皮膚:你肉體的自己是第一個讓你知道你與別人不是一體的存在。
(受過肉體的戕害與曾被性侵犯的人,對界線常常無法有明確的感覺或概念。因為他們年幼的時候就被別人告知:他們的所有權并不是真的從皮膚開始,別人可以侵犯他們的所有物或為所欲為。因此,長大以后,他們便很難為自己建立起界線。)
2.話語:你可以用你的話語來為自己建筑起一道道保護自己的圍墻。
最基本的話語就是:“不!”——不能對外來的壓力與你內心的壓力說不,你就失去對你所有物的控制權了,也沒有享受到“自我控制”的果實。
當你和別人溝通你的感情、意圖,或喜惡時,你的話語正在為你的所有物定位,否則別人將很難了解你的立場。給對方一個很清楚的信息,讓他人可以了解你的“規矩”。
3.真理:在真理中總是比較安全,不管是了解神的真理或了解有關你自己的真相。
真實的了解與面對自己,才能讓你完整。
4.地理上的距離:通達人見禍躲藏。
當你向對方顯示你的界線后,與對方保持一端有形的距離,可以為你的肉體、情緒、屬靈上的需要,再重新充電。
或是,你離開一下,以避開危險,使事情不會惡化。
保持距離,使對方明白你所設立的界線是確實的,知道對方能夠解決問題。
5.時間:當你的生活失去控制,當你的界線需要設立或重劃時,暫時離開一個人或是你所從事的工作一段時間,可以讓你重新掌握生活中失控的局面。
在精神上或情感上從來沒有和父母分離過得成年小孩,往往需要與他們的父母分開一段時間,來舍棄舊有的包袱,重新為他們與父母的關系畫出新的界線。
6.情感上的距離:在情感上保持距離是一條暫時的界線,可以給予你的心所需要的安全空間。但非長久如此。
你不應該一再讓自己受傷或失望。假如你現在正處于被凌虐的關系中,你必須等到真的很安全了,或可以看出對方確實改進了,你才可以回去對方身邊。許多人都因原諒了對方而太早相信他,不先確認一下他是否真的悔改。
要能原諒他人,要懂得先保護自己,直到你確定對方已有改變為止。
7.其他人:你還需要依賴別人來協助你建立與保有界線。
首先,你人生中最基本的需要正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人常常會因為害怕失去對方,而一再忍受虐待,可是如果他們能夠打開心門,讓別人來幫助他們,將會發現其實那個一再欺負他的人,并不是這世上愛的唯一來源。他們可以從支持團體中得到力量。
其次,我們需要新的意見與教導。界線并不是設立在虛無縹緲中的,設立界線往往需要一個支持網。
8.后果:侵犯別人的地盤是有其惡果的。
后果好比在籬笆加上鐵刺,讓別人知道我們對自我的尊重是真心真意的,如果有人膽敢侵犯到它們,一定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這是在告訴對方:我們對自己的生活很有原則,我們全心全意地承諾要依據對我們有助益的價值觀而活,我們將保護和防衛這樣的承諾。
說出口的威脅,就要做得到。
二、什么在我們的界線范圍之內?
我們只需為什么負責?
1.感情(feelings)
感情對我們的動機和行為來說,占據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感情,不只不能被忽略,也不能為其所控制。
我們要“擁有”自己的感情,并且要對它們有警覺性。
感情來自內心,可以讓你知道你與對方的關系或狀況。——感情是你自己的責任,你需要自己先擁有主權,認真地把它當成自己的問題,這樣才能及早發現癥結并設法解決。
2.態度與信念
態度:你對神、生命、工作,以及人與人的關系的看法與傾向。
信念:你所接受為真理的任何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看不出自己的態度和信念,這正是我們生活不安的來源。
我們需要擁有自己的態度與信念。
3.行為
行為是有后果的。
假如我們認真念書,就會得到好成績;加入我們對別人好,就會更加親密……
假如我們栽種的是懶惰、不負責任、失去控制的行為,我們收成的將是貧窮、失敗,以及生活上的放蕩不羈。
但是,加入有人介入別人的“因果關系”,不讓這些人自食其果,反使這些人變得更為無能了。
這種情形常發生在父母與子女之間,父母常常會對孩子大聲嚷嚷或嘮叨不停,卻又不讓孩子對承受他們惡行的后果。
“溫和,仍要求子女必須為后果負責”的父母,才能養育出有信心、對生活有控制力的子女。
4.選擇
我們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結出“自控”或“節制”的果實。
界線有一個很常見的問題:我們常常放棄自己選擇的主權,而把選擇的責任改放在別人身上。
我們必須了解,不管我們怎么想,使我們在控制自己的選擇。
人有選擇的主權。人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根據別人是否允許、或因自己的愧疚感而做決定,將產生憤恨不滿的情緒。我們實在太習慣別人要求我們“應該”怎么做了,而一味自己“勉強、作難”為別人所做的事,是出于自己的愛心。
設下界線可以使你一定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你自己做的決定,你就必須承擔他們的后果,同樣,你也可能因為沒有做出本應該做的決定,而錯失本應該擁有的幸福美滿的生活。
5.價值觀
我們認為有價值的,就是我們所珍愛的并以為重要的東子。但我們卻常常不為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擔負起責任。
比如我們誤以為權利、財富、快樂,可以滿足我們內心最深層的欲望,事實上,我們想要的是愛。
在我們錯愛或錯惜價值不會持久的東西后,對自己的失控行為能承擔起責任,或當我們愿意承認那是不能滿足我們的東西時,就可以重新設限,使我們有顆嶄新的心。
界線不是幫我們否認,而是要我們坦誠自己有哪些陳舊有害的價值觀,改變它們。
6.界線
要設立良好的界限,有兩個觀點特別重要:
①要對別人設立界限。錯。其實我們做不到,我們所能做的只是限制自己。
②要設定我們自己內心的界線。我們需要的自制,而不是壓抑。我們內心需要有個空間,在那里我們可以放進感情、沖動、欲望而不表現出來。
我們必須能對自己說不。這包括毀滅性的欲望,以及那些雖然好但非適當時機去追求的欲望。健全的內心架構和掌握主權、責任感、自制一樣,是設立界線與自我定位很重要的成分。
7.才干
我們需要工作、練習、學習等,來克服“又惡又懶”的失敗。
8.思想
要在我們的思想中建立界線,牽涉到三件事:
①我們必須擁有自己的思想。很多人都沒有自己的思想方式與過程,他們只是很機械性地思考別人的觀點,不曾顧慮到自己的看法。他們把“別人”的意見、理由,全往自己身上囫圇吞棗,沒有半點質疑,也不去考慮“到底自己的觀點是什么?”我們當然應該聽聽別人的意見,斟酌分量,卻不可以把自己的思想雙手奉送給別人,我們應該依據我們與對方的關系為自己來看事情的輕重,互相“雕琢”造就,而仍然保持自己是一個可以獨立思考的個體。
②我們必須在知識上有所長進,而且拓展我們的心智。
③我們必須澄清那些被扭曲的思想。我們常常不能夠看出別人的真相,而用過去的關系與先入為主的觀念來曲解別人,甚至對那些我們最了解的人。在人與人的關系中,我們若要有控制自己思想的主權,就必須積極地探討我們或許在哪里出了差錯。若我們能夠吸收新的資料,我們的想法自然會隨之調適,得以與現實更為接近。我們也必須確定自己的思想可以與別人溝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想要別人了解它們,就必須自己先說出來。
9.欲望
我們的欲望也在我們的界線里面。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欲望與需求、夢想與希望、目標與計劃、饑餓與渴慕。我們每個人都想要滿足“自己”,可為什么,“我的欲望”卻很少得到滿足呢?一部分是因為我們不能確定誰是真正的“我”,與我內心真正渴望的。許多欲望會喬裝。我們所欲望的往往與我們不真需要的混淆不清。所以,在知道向神懇求什么以前,我們必須先了解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們真正的動機是什么。
10.愛
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去愛,并且響應別人的愛,這是神所給予我們的最大的禮物。
許多人因為受傷和恐懼,而不能愛與接受愛。心門緊閉不開。
《圣經》:心的兩種作用——接受恩典,而且讓愛自由地流進流出。
我們需要為這愛的功用負起責任,并且經常使用它。我們的心是自己的所有物。不要隱藏我們的愛,或排斥別人的愛,而負起必須積極響應的責任。不去逃避愛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