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 Combinator:最值得關注的指標——增長

原文/Mattan Griffel 翻譯/ONES Piece 林青華、任寧

譯者按:作者Mattan Griffel是一家叫One Month的程序開發在線學習平臺的創始人,他以自己的團隊被Y Combinator指導的經歷,講創業公司早期只專注于一個指標(用戶數、盈利等),做的任何事情都要服務于「每星期增長 7%」這個目標,這樣一年就增長了30多倍。

距離我上次寫增長黑客的內容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想把我最近在Y Combinator(譯者按:以下簡稱YC)運營One Month學到的增長黑客經驗分享出來。

YC之所以以加速器著稱,背后是有原因的:它能極大地幫助你的創業項目加速增長。

所以YC是如何幫助初創企業快速增長的呢?

他們迫使你專注于一個指標——增長——并且每周檢查。

正如Paul Graham(譯者按:《黑客與畫家》作者,YC創始人)所言,對創業公司來說,增長是唯一重要的事情。一切源于增長。這就是他們為什么不接受還處在idea階段的公司的原因。YC不是創造項目的地方,而是讓項目增長的地方。這就是為什么每次遇到Paul Graham時,他都會問:

“上周增長了多少?”

當你排除其他所有因素時,事情變得簡單多了。進了YC以后,他們期望你能每周至少增長7%(理想情況下我們指的是收入增長)。對于開始時不收費的創業公司而言,用戶增長或者其他約定的標準也可以(在理想情況下盡可能地深入精益營銷漏斗模型底層)。

這些一開始聽起來蠻容易的,只需團隊里每個人轉發一下(項目)到Facebook,就能達到增長目標啦!開瓶啤酒慶祝一下吧!

問題是達標標準每周都在升高,你得不斷地沖擊更大的數字。最重要的是,短短幾周你就會把周圍親朋好友、朋友的朋友這些易于獲取的用戶渠道榨干殆盡。這將迫使你開始思考長遠計劃并把精力放在一些能持續獲得用戶的渠道和技巧上(比如提高你的網站轉化率)。

好在終點就在眼前,能讓你每周都要增長的壓力稍微舒緩一下。Demo day(譯者按:每個進入YC的項目都要在12周以后的demo day時對外作項目路演)在12周之后,而你需要一張增長曲線類似這樣的表格:

Facebook達到十億用戶時的增長曲線
這是一種幻覺。因為一旦你拿到了融資,你就得向投資人做匯報,肩上又多加了一層責任。但這是后話了。

只關注增長的好處是數字不會說謊。你(的項目)要么在增長要么沒有。

很多創業公司馬不停蹄地重新設計他們的app、開發新的產品功能,把精力放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通常這是因為他們想要努力成長,害怕夢想的小船一碰就翻,所以他們想要開發出最好最完美的產品再上線。對此,Paul說道:

“當產品能稍為某類人提供價值的時候,就趕緊上線吧!”

專注于增長數據,公司決策才能盡可能快地落到實處。我們應該招實習生嗎?我們應該發布新的產品功能嗎?只有那些有助于達成7%增長率的決策才會被采納。
在YC,我們在墻上貼了個大大的標識,上面寫道:它能幫我們達到7%的增長率嗎?

它持續不斷地提醒著我們,每次有人有新點子或建議時,我們都會指著它(來驗證)。

毋庸置疑,這是一種短期思維。有些人爭論說長期來看創業公司這樣的心態(只關注增長)是很不健康的,但是我認為對于一個健康的創業公司來說這些長期層面的擔憂是奢侈的、不必要的。等你搞定了增長的時候再去擔心那些問題吧。當用戶數在下降的時候,考慮公司logo的事情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所以只有進YC才可以做這些嗎,顯然不是。你完全可以自己來搞定這些事情,但YC創造的環境會讓這一切變得容易些。你的小伙伴們專注于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他們會持續不斷地提醒你。你和跟你一批的那些野心勃勃的創業團隊一起競爭,努力在增長方面超過他們。你置身在一個能專注做事沒有別的事分心的地方。

所以,如果你創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應該定一個增長的目標并且專注于此。把它(增長目標)寫在白板上讓全公司上上下下都看到,讓所有人都肩負這個目標而努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