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了李笑來的一篇微信文章,說人一生不止一輩子,可以有很多輩子,7年就是一輩子。他自己的人生也充分印證,21歲有了掌握了學習的能力,28歲前學會銷售,35歲前學會傳遞知識,42歲前學會創業投資,現在43歲……
不知道7這個數字有什么魔力,BBC的紀錄片,7up,記錄了一群兒時玩伴在7歲,14歲,……如今56歲的每個時間段的表現。有的人順風順水,有的人每況愈下。
一般人都是從《把時間當朋友》知道了李笑來,我也不例外,但也只是把這本書當雞湯,算得上比較補的那一種。但是某牛整天把笑來老師掛在嘴邊,又不時推一些他的博客鏈接給我,我才真的產生興趣。
李笑來比我想象得要老,想不到是跟我父母同輩。也許因為他文章的俏皮風格,特別是『擠擠就有了』那篇,我以為他是跟風華正茂的翩翩青年。他跟羅永浩都是比較神的那類,學習成績沒有很出眾,甚至有點打混,但是很有想法和執行力。這兩人都是聽聞新東方錢多而且可以施展自己的口才講段子,才在二十八九去怒學英語,啃下托福GRE,從此走上講壇(神壇),一舉成名。這種人,日復一日的教書是留不住的,他們不止有一輩子,他們有很多輩子。
羅永浩,后來辦了牛博網,老羅英語培訓,這幾年在做手機,錘子。某牛買了一部,999,用著甚是滿意,對系統操作尤其贊不絕口。
李笑來也沒閑著,除了寫文不斷身兼青年導師,最轟動的就是2011年開始投資比特幣,之后幾年暴漲,是他從身價不足200萬跨至過億。2012年開始學ruby(40歲開始學當碼農也不晚?。┗靣uby社區,2013年創業做knewone.com,后來有錢了做投資人嘛,后來又嘗試了互聯網很多方向,用他自己的話說『今年我43歲,在一條之前自己從未想象過要走的路上……』。
他們的經歷一直在我腦子里轉啊轉,必須寫下來以作梳理。
這種成功人士(難道不成功嗎?有錢有名有粉絲),還有我眼中走在成功道路上的人(比如李小喵),有一個共同點,也是最讓我欽佩值得我學習的地方,那就是思維方式和執行能力。他們可以跳出我們尋常人的思維方式,看到更接近內核本質的東西,并且去做,從寫一個博客開始,或者做一份工作開始,逐漸積累資源,然后把人聚起來做一件事。
看了文章不能不受教,否則也是白看。如果之前幾十年被洗腦了,現在要重新洗一次。
我指的就是讀名校的虛榮心這件事。名校固然好,但并不是必須,就好像找人生伴侶,高富帥白富美當然好,但關鍵是合適。其實如果我能吸取這些人的寶貴經驗,我應該專注的是我能成什么事,而不是費盡心機去哪所學校,反正我想學的東西不是只有名校才有。加上我真的很喜歡電影文化,洛杉磯是不二之選,除了國內沒名氣甚至可以說沒人知道,我都想不出比LMU更適合的地方了。簡單說就是,這學校的項目非常有利我找工作,地理位置安全周邊是富人區不是貧民窟,學費比較合適差不多是USC的一半,教育學院在當地認可程度高,校園漂亮設施非常好,宿舍比UC這些公立的條件要好。
美國的公立大學,對于州外學生收取當地學生2到4倍的學費,對于他們來說是創收的一大來源,但對于我們并不劃算。只因為規模大招人多,加上有幾所比較出名,國內街坊鄰里說出去,人家聽過這學校(也可能只是聽過地名),感覺有面子一點。而就讀美國中小的私立學校,一不小心還被人以為是野雞大學。已有前人總結,在美國人眼里,大學只有兩種,州內的公立學校和昂貴的ivy藤校。
我好像不知道遛馬遛了這么大一圈,還怎么繞回來。
有了!如果僅把讀名校當作人生目標,很可能讀完了不知道干嘛。7年一輩子,本科加碩士,6年左右,博士5年,讀名校一般就占一輩子不出兩輩子吧。不管是做一份工作還是做研究,讓人持續下去的動力絕不是一張紙。不管是工作,還是做研究,都需要外在或內里的驅動力。
當我思考自己想做的事情,往小了說,我每一天想干什么,往大了說,實現怎樣的理想,『我從哪畢業的』這件事還那么重要嗎?我做這些事情需要的條件只有某所名校能提供嗎?起決定性的是我自身做了什么,而不是等著名校為我做什么。我不能永遠躺在這一輩子的光環里,指望它的光芒延續到下輩子、下下輩子和下下下輩子。我也不希望當我老了,最大的成就是某知名大學的校友,好像還不如『某所不知名大學的著名校友』酷哦!
當我想到自己還有很多輩子時,就高興得想笑。李笑來說21歲之前可以只算作一輩子,之后每7年都是一個重要的人生階段。我快23了,第二輩子已經過去近兩年,在做和要做的事情與21歲之前想得很不同。雖然高中的數理化題目不會做了,心智還是有所成長。最重要的是,我的第二輩子有比較明確的目標和方案了。
最后,如果想擁有很多輩子,一定要學習學習再學習。每7年轉換一個行業或者職位,是非常非常非常大的挑戰。我們不能只看到人家做手機辦網站的成果,不去看他們夜以繼日身心的巨大投入。學習的能力很重要,羅永浩李笑來都是學習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