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華美且優雅的詞匯都不足以表達我內心的震撼,故事情節帶給我的吸引力并不十分強大,我所驚嘆的更多來自于莎士比亞言語的沖擊,他給我留下的印象之深刻,以致于我并不聰慧的腦袋里滿滿地裝著那些略帶矯情卻也擁有足夠形式的優雅。
天然不雕飾的辭藻,如清水出芙蓉般的動人,亭亭玉立,又似一只驕傲的孔雀展示她曼妙的身段,搖曳生姿,清純與高貴從不沖突 ,矯情背后的形式美讓人十足喜歡。
事實上,這是我第一次認真翻閱莎翁的作品,請允許我同大家一起這樣稱呼他,以表達我的尊敬。
首先拜讀了《哈姆雷特》,這是莎翁的巔峰之作,反復吟誦個別臺詞,含義甚是厚重。人物形象的個性鮮明,對比強烈,同時分別代表著不同社會地位,我們能從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身影,從而獲得某種啟示。
劇本的悲劇性十分完整的表現了出來,哈姆雷特雖然達到了復仇目的,但過程曲折,代價慘重,殃及許多無辜。
以下,我從個別人物特點擊破,簡單聊聊這這一劇作的看法。
涉及劇透,慎重選擇閱讀哦!
復仇王子----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無疑是撐起整個故事的主體。他本是身份高貴,單純善良的王子,父親突然亡故,國家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娶了王后的叔父繼承王位,說好適時禪讓王位給他不過是虛假的謊言。
那時的他悲痛欲絕,但仍是個積極向上,勇敢正直的少年,倘若不發生后來的事,我想他或許會在平庸和抑郁中度過余生。
當他得知自己父親死亡的真正原因時,悲憤和怒火席卷而來,復仇的種子破土而出,激發了他兇狠的一面。
此時的他,其實還心存一絲疑惑,于是上演一出裝瘋賣傻的戲碼,證實以后,他的叔父瑟瑟發抖,母親悔恨無比,此時,亦是復仇的絕佳機會。
若故事到此結束,那這部劇本又怎會成為莎翁的悲劇之王。我記得原文是這樣說的:
“現在他正在洗滌他的靈魂,要是我在這時候結果了他的性命,那么天國的路是為他開放著,這樣還算是復仇嗎?”
“我就要叫他顛躓在我的腳下,讓他幽深黑暗不見天日的靈魂永墮地獄。”
這么一看,哈姆雷特同學實在是作的厲害。好吧,言歸正傳,實際上,這與他瞻前顧后,追求完美的性格密不可分。
最初時,他在被鬼魂告知真相后,并未告訴那些自己忠誠的伙伴,以獲得他們的協助,而是選擇了一個最為復雜漫長且又冒險的途徑。機會來了之后,他又再三猶豫,最終錯失良機。
好吧,我為他開脫,作為一個忠誠的基督教信徒,他有足夠的理由去相信贖罪的人擁有上天堂的機會,且他一定要杜絕這樣情況的發生。
于是,如他所說:“這一服續命的藥劑不過延長了你臨死的痛苦。”
這一折騰,就迎來了奧菲利亞和喬特魯德的悲劇,以及與自己同歸于盡的雷歐提斯比劍悲劇。好在最后一口氣咽之前,他拼盡全力殺死了自己的仇人克勞狄斯,否則不知道這部劇還能有多慘。
我想,此處莎翁的意圖,是在宣揚一種永恒的觀念——邪不勝正。沒錯我們完全有理由足夠去相信這一點。
溫室小姐——奧菲利亞
關于她,我一直想說的一點是:從劇本的字里行間,我看到了哈姆雷特對奧菲利亞的滿滿愛意,雖然中間為了復仇,用自己的言語傷害了自己的心愛之人,但是從奧菲利亞死后哈姆雷特是反應,我完全相信這一事實。
可是,奧菲利亞不然。
面對哈姆雷特的示愛,她是欣喜的,一位優雅高貴王子的示愛,完全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我以為他們彼此相愛。
當自己的兄長和父親說出了一系列類似警告之類的話,我想她會置之不理,像茱麗葉那樣追尋愛情,可她卻言聽計從,斷絕與哈姆雷特的來往。
我不知道她是否愛哈姆雷特,至少我未能看出來,但無疑她也是可悲的。
身為一個貴族家的小姐,從小像是被圈養在籠子的金絲雀,天真爛漫卻也無比脆弱。這就是她為什么會在父親死后頃刻間瘋狂的原因,堅強的人絕不會這樣,父兄于她來說便是天地。
發病時的她失足落水而亡,這或許是他最好的歸宿。
她在自己營造的快樂離開人世,直到死亡,她也不曾經歷過苦難,若是讓她親眼瞧見自己的兄長同樣死去,我覺得她一定是活不下去的。
悲慘王后——喬特魯德
王后喬特魯德在自己的夫君去世不久后,便嫁給了前夫的弟弟,也就是小叔子。這事擱現在來看,相信大多數人也覺得有點隔應,更別說當時了。
從哈姆雷特回來后她的反應來看,她絲毫沒有覺得不妥,似乎國王是誰同她關系并不大,她只管自己坐穩了王后的位置,過著依舊安逸優渥的生活便夠了,并沒有想過前夫死的離奇,兒子怎么看她。
當然,她也不是那種不安分守己,故意作妖的人。從鬼魂的話可以知曉,先王在世時,她一副忠貞不渝的模樣,證明她在穩當的境遇下是個賢良淑德的好妻子。
不過,說白了,喬特魯德王后就是一個頭腦簡單,缺乏主見,只關注自己生存方式的“傻白甜”式人物,她本身是無害的。
書中有過這么一段話:
“哈姆萊特! 不要說下去了,你使我的眼睛看進了我自己靈魂的深處,看見我靈魂里那些洗拭不去的黑色的污點。”
“不要再對我說下去了!這些話像刀子一樣戳進我的耳朵里; 不要說下去了,親愛的哈姆萊特!”
其實她的內心也覺得自己有愧于先王,她努力讓自己忽視這一切的存在,然而在被哈姆雷特戳穿后,痛苦萬分。
事實上,她也是個悲劇人物,從來習慣了高高在上的日子,尋求穩定而有質量的生活是她的本能追求,但她只能依附男人來獲得這一切。
頃刻失去所有的落差,是她無論如何都不能承受的。但是,她對哈姆雷特的愛無比真誠,那是一位母親維護兒子的最好方式,也是她認為的最佳選擇。
魯莽勇士——雷歐提斯
雷歐提斯是個貴族公子,并且擁有高超的劍術,他對哈姆雷特的怨恨完全可以理解。父親不明不白的死在哈姆雷特的劍下,心愛的妹妹遭受多重打擊瘋癲后失足落水而亡,這樣的仇絲毫不亞于哈姆雷特的仇,他的憤怒也完全不亞于哈姆雷特。
他可以有千萬次同哈姆雷特光明正大決斗的機會,但偏偏被憤怒沖昏了頭,選擇了最荒誕的一種。
雷歐提斯本是個善良正直的人,但他的性格卻經不起挑唆,所以被可惡的克勞狄斯所利用,變成一顆阻擋哈姆雷特復仇的棋子。直到最后一刻,雷歐提斯明白了一切:
“尊貴的哈姆萊特,讓我們互相寬恕; 我不怪你殺死我和我的父親,你也不要怪我殺死你!”
這是他臨死前的最后一段話。
“照他的身分地位說來,他要想把自己的話付諸實現,決不能越出丹麥國內普遍輿論所同意的范圍。”
“留心,奧菲利婭,留心,我親愛的妹妹,不要放縱你的愛情,不要讓欲望的利箭把你射中。”
他在離家之前,不厭其煩地告訴自己親愛的妹妹對待愛情要謹慎,愛情的蓓蕾易開易敗,戒懼是最安全的方策。
“兩度的祝福是雙倍的福分,第二次的告別是格外可喜的”
端正挺拔,侃侃而談的貴公子,這是他留給我的最深刻印象。
生存與毀滅
“to be or not tobe”即“生存或毀滅” ,這句著名臺詞是本書最明確的主題之一,也是王子哈姆雷特一直掙扎的地方。
在知曉父親死亡的那一刻起,他就在生存與毀滅之間徘徊,他裝瘋賣傻安排的那出戲中戲,難道只是因為不確定嗎?我想不單如此,也許他內心更偏向于確定鬼魂說的是假話,如果是這樣,他就可以解脫自我,不再背負殺父之仇的重擔。
哈姆雷特劇本的魅力不在于他的復仇有多么精彩,而在他左右躊躇的過程。
他的形象太接近我們人本身了,面對難以抉擇的情況時,我們第一反應不是想戰勝它,而是企圖能夠找到擺脫這種困境的方式。
哈姆雷特也曾多次猶豫不決,也曾想過逃避,他瞻前顧后,與那個不那么堅定的自己斗爭,一步步在選擇中走向毀滅。他自我毀滅的過程中同時傷害了許多人,帶來不可挽回的后果,這是令人不能原諒的。
自始至終,他的仇人便只有克勞狄斯一人,可死去的人卻遠不止這一人,從波洛涅斯的無故亡逝到最終克勞狄斯的罪有應得,這個過程太漫長,也承載著太多代價。
倘若再來一次,我不知道他是否會選擇在第一次便了結了這一切,我不知道他是否會用一個基督教徒崇高的信仰去換取所有人的平安喜樂,只能說,每個人在選擇的那一瞬間,便已經決定了生命的結局:生存或毀滅。
這是哈姆雷特的性格悲劇,也是一種命運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