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愛和希望,哪怕踽踽獨行

看完了《一個人的朝圣2》,在沒有看過第一部的情況下,貿貿然看第二部,其實在理解上還是有一定影響的,然而,作者也說,第一部和第二部,其實并非續集或者前傳的關系,只是換個角度講故事,是司機和乘客的關系。

有時候,當你看一件事覺得困難重重時,另一個人卻可以只用一個微笑,就讓問題在你的眼前云開霧散,直接明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故事而已,誰先誰后除了沾一點“先入為主”的光,本質而言,一點區別也沒有。

一個人的朝圣2:奎妮的情書

01

故事的開頭,是奎妮突然收到哈羅德的信,說他將走去看她,那個她曾經暗戀了這么久的男人,那個對她來說最為重要的陪伴,那個幾乎很少走路的男人,穿越大半個國家,來看身患重癥的她。

在哈羅德看來,這是一次和時間的賽跑、和生命的較量,他認為,如果他可以走到,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或許奎妮的病就會好,這是他的信仰。而在奎妮看來,他要來,這本身就是一個意外的驚喜,所以她唯一能做的事,就是等待。

在等待的過程中,奎妮開始寫她的回憶,也就是她眼里的他們的過去,從她的角度還原整個故事。


02

我從沒見過你不戴高爾夫球俱樂部的領帶。
我從沒見過你揮高爾夫球桿。
我從沒見過你不穿帆船鞋。
我從沒見過你開帆船。

這段話很普通,普通到很容易就把它忽略掉,可是細想起來,不由得悲從中來。

奎妮那么仔細地觀察著哈羅德,向不同的人打聽他,只是為了更深地了解他,可是做得再多,依然徒勞無功,因為,她從未走進他的生活,更未走進他的心里。所以,哪怕她知道他所有的穿衣風格,可是,除了外表,她一無所知,除了工作時間,她根本見不到他,那個時候,她內心應該是悲傷的,孤獨又悲傷…

或許我們都經歷過那樣的時間,想靠近一個人而不得的時間,只能默默地注視,把每一次擦身而過都當作天賜的運氣,了解對方的作息時間和生活習慣,制造更多的偶遇機會,一旦遠遠地聽到別人談起他/她,第一時間又湊上去,假裝只是無意識地參與八卦,卻又忍不住認真聆聽、暗暗記下、默默回味…

屬于青春的故事總是說上幾天幾夜也說不盡,那個時候,沉溺在其中的自己是歡喜的,殊不知別人眼里映著的都是憐憫。偽裝得再好又怎樣,知道得再多又怎樣?最終敵不過他/她一顆根本不在乎的心。

在奎妮的回憶中交錯自己的回憶,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一場暗戀?如果有,你一定能懂其中的悲傷。

嗨,親愛的奎妮,我沒有見過你,可是這一刻,我好想抱抱你…

圖片來自網絡


03

奎妮一邊寫信給哈羅德回憶過去,一邊又穿插著她在圣伯納丁療養院遇到的人和事,回憶和現實的穿插,這種寫法很棒,就好像我就坐在她面前,聽她一點一點把她曾經的故事告訴我,而我也可以把故事里的場景重新在心里構造出來;又因為她及時的中斷,讓我回到現實。

我們為自己寫了一部分的腳本,然后一直照著腳本演,就好像我們沒有選擇。但老是遲到的人也可以變得準時,只要她愿意。你不用一直維持你原有的樣子。改變永遠不會太遲。

改變首先是一種熱愛。當你想要改變的時候,可能是為了一個在乎的人,可能是一件專注的事,只有足夠熱愛才會想為了他著想,才會想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才會想到改變。

其次是一種選擇。當你決定為了某個人或者某個原因做出改變的時候,你一定是想好了可能會遇到的各種情況,或辛苦或委屈,然而,你愿意,這便是你選擇。

最后,是一種堅持。經過了最初的新鮮,如果還是堅持當初的選擇,就能真的改變,哪怕微不足道,雖然走得慢,可我一直在前行,這是堅持。


04

在絮絮叨叨地回憶和敘事中,《更深層的心靈建議》一章里,瑪麗·安貢努修女說的一些話突然讓我眼前一亮。

天空和太陽一直都在。只有云來了又去。別再執著于自己,看看你周圍的世界。
你心里煩。恐懼。但又能怎么樣?你不能再跑了。那樣的日子結束了。你不能靠跳跳舞就把問題美化。你甚至不能用修枝剪葉來解決問題。那些日子也結束了。所以現在你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別再試圖解決問題。
不要試圖提前去看美好的部分。不要試圖提前去看結局。堅持留在當下,即使當下并不太好。還有,要考慮到你已經走了多遠。
人要花很長時間才能認識到,做事情有其他的方式。什么都不是一夜成就的。

我們究竟要經歷多少事,才能坦然接受,“當下即最好的安排”?我自認目前還做不到,一定是道行不夠深。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豁達與淡然啊?不排斥、不逃避、不恐慌、不焦慮,只要做好自己,命運自會安排圓滿的結局,如果不夠圓滿,那一定是還未到結局。


05

在圣伯納丁療養院的人們,當大家都開始像奎妮一樣期待哈羅德的消息的時候,突然就被這幾個一直被我忽略的人感動了。

他們是一群和哈羅德完全沒有關系的人,他們一開始甚至不相信他真的會走過來,可是后來,他們一起等待修女帶來最新的消息,一起計算著他走過的路,一起期待著他的出現…

如果說,支撐哈羅德一路走下去的是信仰的話,那么,在漫長的等待過程里,哈羅德也是圣伯納丁療養院里所有人的信仰,就像在等待一個奇跡,他們一起等待他的到來,在那個不知道明天和死亡哪個先來的地方,在那個生活沒有希望和樂趣的地方,哈羅德好像變成了每個人心底的一個符號,只要他還在行走,他們就有了繼續活下去的希望…

圖片來自網絡


06

學習去愛,是一件難事,學習接受平凡,是更艱難的事。

我們一直以為愛是世上最偉大的事,所以必須千辛萬苦去追尋;我們一直相信,自己不是普通人,有閃閃發亮的特點等著被挖掘。到最后,才明白什么叫“只道當時是尋常”。很多事,我們以為會念念不忘,卻在念念不忘的過程里選擇了遺忘;很多事,當時認為很重要,回頭看來,不過爾爾。

于是,終于相信,其實這個世界本就是大部分普通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世界…很多人不安心,吆喝過、奮斗過、不服過、抱怨過,最終還是敗給了現實。如果今生注定不能成為人中龍鳳,我愿意接受這一切,享受這一切,我就是一個普通人,有平凡的日子,可是這樣的生活,照樣會有幸福的理由…無論我們嘗試如何看待生命,一切都會結束,除了終結,再無其他。

現在想來,哈羅德其實一直是一個孤獨的人。因為孤獨,所以才會一個人偷偷地在單位后院跳舞,所以才會跟所有人都保持著一定安全距離,除了奎妮。

一個習慣了孤獨的人,將怎樣面對突如其來的關注,他甚至不知道如何給大家留下更好的印象,比如,依然穿著“帆船鞋”。可是,這樣一個孤獨的人,卻為了奎妮做出如此瘋狂的舉動,決定的那一刻,他心里應該只有見到奎妮一個愿望吧,他想用他認為最認真的方式,來重新面對這個曾經走得這么近、后來又離開的人。對他而言,這次旅程,是一種儀式,只關乎他倆的儀式,而其他人的關注,不是他能預料的,也不是他所在乎的。

讓我特別感動的是,奎妮把在海邊撿來的人形浮木一一對應過去的人,將他們放在海上花園里,甚至包括曾經傷害她的“人渣”。

我給每個人都留了位置,因為他們曾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即使他們都不在了,我也不會把他們留在身后。

生命中所有遇到的人或事,都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無論你是否愿意,他們都客觀存在著,容不得你否認,也容不得你抹殺,正是因為這些遇見和經歷,才成就了我們今天的樣子。在這人形浮木中,哈羅德在最中央,他一直陪著奎妮,在她的心里,他就是最重要的陪伴。

圖片來自網絡


07

書里,療養院的病人們相繼離開,那些雖然知道自己得病,卻依然活得熱情的病友們,明明前一晚還在熱情地討論哈羅德的旅程、一起吃并不好吃的奶昔、一起看著電視…可是第二天,就看到靈車開來…

人和人的感情,一定要經過時間的累積,然后借著某一契機升華。一開始,奎妮只是冷眼看著逝者離開,看著義工們忙碌,像一個局外人一樣,平靜地敘述。到后來,看到靈車,她會緊張又痛苦地跟修女說,“求求你告訴我千萬不要是他”…

本來以為是一群等待死亡的人聚在一起,各安天命,沒有交集;卻因為一起等待哈羅德的過程中,變成生命最后一程里最重要的陪伴和牽絆。

抱著奎妮才能安靜睡去、并在睡夢中離開的芬緹;那個在最后一晚恨相見太晚的亨德森先生…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連招呼都沒有打地離開,現在回憶起來,反而比看的時候,更有流淚的沖動…

而珠母紐王的離開,更是一下就戳中了心底最柔軟的部分。

他們第一次了解珠母紐王的病情,就是收到他去世的消息。
原來,珠母紐王告訴親朋好友們,他一直在馬耳他度假。
“我愛那個傻瓜。”芬緹說。
她沒有忙著做她的橫幅。

我想說,珠母紐王的確是個傻瓜,連這么重要的事都只字不提,最后的日子里,一個人忍受病痛、忍受孤獨、忍受對死亡的恐懼…

可我也想和芬緹一樣,說,我愛那個傻瓜,所有事一個人扛,所有負面情緒一個人消化,只因為,說了又能怎么樣?只能在更多的傷心和不舍中渾然度日,不如干脆灑脫一點,假裝自己真的在外度假,就像家人們以為的那樣,也未嘗不是一種好的選擇。我自認沒有他的豁達與氣度,我敬他是條漢子!

“我希望你我在幾年前相遇,”他說,“我們或許能享受一段時光。但這就是命。又或許,放在幾年前,你和我不會注意到對方。我們得對現在知足。”

很多時候,當一段旅程快要走向終點,當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揮霍,我們才會感嘆,如果早一點知道就好了、如果早一點遇到就好了,可是,如果真的有重來一次的機會,在沒有預知結果的前提下,有多少人還是會做出與當時同樣的選擇?這就是命。我們得對現在知足。

我能想象,兩個年邁的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聊得如此暢快的場景,我甚至能看到,聊到動情處,他們眼角一閃而過的淚光…

圖片來自網絡


08

回憶里,奎妮的海邊小屋來過一個陌生的女人,她很少如此詳細記錄海邊小屋的訪客,而這個女人是詳細記錄的其中之一。因為她能熟悉奎妮曾經待過的啤酒廠,熟悉她曾經的老板,仿佛連接著她與過去,把她生命里曾經出現的人或事的最新消息帶給她,同樣,也包括,她不曾了解的另一面。

在這個女人的敘述里,一度讓奎妮心生厭惡的老板納比爾,成了一個特別值得贊揚的好人,原來他每天給她母親打電話,原來他也有如此溫柔如此周到的一面。

人們很少是我們直觀認為的樣子。連故事里的反派都會搖身一變,嚇到我們。

我們不可能接觸到一個人的方方面面,所以我們的認知總有短板,我們習慣用我們看到的、了解的情況去定義一個人、一件事,卻完全不曾想到,竟然還有另一個樣子…就像,作者為什么寫這本書,也只是想從另一個人的角度,把故事敘述出來,還原故事本來的樣子,因為故事本身就是多元的、豐滿的。

圖片來自網絡


09

故事的最后,當哈羅德終于走到療養院的時候,當所有的等待看起來都有了意義的時候,他卻先是選擇轉身離開,而奎妮,仿佛也在逃避這次相見。

我已經等了這么久,你也已經走了這么遠,結果我們倆都不著急到達了。看來,終點,并不總像人們說得那么好。

是不是,當堅持做一件事很久之后,越是靠近終點,越是猶豫不前,哪怕這個終點是之前期待已久的,哪怕夢里已經對這一天的到來預演了好幾遍,就像看喜歡的連續劇一樣,期待了很久,卻依然會在結局揭曉的那一刻,猶豫著不敢看,生怕一切不是自己想要的樣子,又害怕,當一直支持著自己的力量消失,生命仿佛一下被抽空。

或許,結局真的不如想象的美好,因為我們把一切美好都留在了路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1.誰打開了我的門 哈羅德從睡夢中驚醒,發現四周的墻壁受損嚴重,床墊也不如之前的柔軟,腿上傳來的肌肉酸痛感明確的告...
    久本閱讀 2,188評論 32 49
  • 那一刻正如悶熱無風的夏天里終于降下了一場涼爽的雨。 “你一定要有信念。反正我是這么想的。不能光靠吃藥什么的。你一定...
    麥先生VBA閱讀 777評論 0 0
  • 《奎妮的情歌》 唐小茴并沒有想到《一個人的朝圣》還有姐妹篇,更沒有想到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才把它看完。 這是一封寫給哈...
    唐小茴閱讀 424評論 0 1
  • 只不過是把一只腳放到另一只腳前面。但我一直很驚訝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有多困難。 ...
    Tearsweet閱讀 876評論 3 12
  • 在路上聽廣播,主題是11月的小目標(今天是11月1日),聽著各個目標,感覺簡單而又幸福,我的目標是什么呢?還真沒仔...
    若水凡心閱讀 17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