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還沒完全睡醒,習慣性地伸手摸手機。
看了眼時間,9點多。
翻了翻QQ,班長8點6分在群里發了一條消息:麻利兒,來上課,整個專業一共來了12個人。!!!!!!
說實話,這條消息并不會讓我發出“握草”、“完了”之類的感慨,畢竟早已駕輕就熟(?????)
鄙人最長的曠課記錄在大二,連續曠了一個月吧,
那個時候我確定老師不會教給我什么實用哪怕有趣點的知識,我基本放棄了來自大學老師(復讀機和ppt)的教育。
我決定自學,自我教育。雖然有的時候效率也不高,但基本是在走這條路。
通過從網絡和書中中獲得知識,并且做一些費腦子費力氣的事情來實踐,這些事往往讓我痛苦和焦躁不安。但我以此拓展我的興趣,發現和掌握社會需要的真正競爭力。
我看到不少同學因為害怕老師“上課點名”,然后就老老實實上課,在課堂上進行效率不高的學習甚至是玩。
(??? ? ???)表面看來,是表現不錯,甚至全勤,考試時老師也沒有難為你,但這不過是自欺欺人。你損失了做最有價值的事給自己帶來的成長。
相比之下,我更欣賞曠課痛痛快快打游戲,打到天昏地暗之后堅決的走向正途。至少堅決的做了自己的選擇。玩不玩,學不學地,真心是溫水煮青蛙,耗費生命。
本文的中心思想用一個著名的二八法則來升華,再合適不過——80%的價值來自于20%的事情。
所以曠不曠課不重要,關鍵是你是不是在做那最有價值的20%的事。
這給我們行為上的指導是:最常問自己的話不應該是下午還要不要去上課,明早還要不要去上課。而是,對我而言,最重要的20%是什么,我如何把那20%的事做好。如果上課效率低,自學效率高,理智的做法是自學,而不是擔心點名什么的。因為長期看來,自學才是對你最有利的。
之前我喜歡吐槽教育問題,后來意識到這其實是教育體制、教學質量、社會環境、個人能力綜合造成的,是一大鍋亂燉,個人無力改變,重點是改變自己(っ●ω●)っ
于是批評這個事就屬于不重要的80%,一旦被我列入不重要的80%,一般就不會花時間在上面了。
=????( ??д??)被列入不重要的80%的還有朋友圈(關朋友圈4個月了)、雞湯文、各種有的沒的吃飯聚會、閑談、學院會議、大部分老師的課等等。
你以為我曠的是課嗎?這只不過是一個深度思考過的明智選擇。
有一次,我表哥問我,你大學養成了啥好習慣,我說,曠課。
你曠課干哈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