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城關鎮南街小學張全芳
? ? ? ? 江蘇南京的學習已經過去了好多天了,但是,郭老師的一節晨誦課卻給我留下了難忘的回憶。
? ? ? ? 我接觸新教育已經幾個月了,新教育提倡每天要讓學生做到晨誦、午讀、暮醒。但是如何指導學生晨誦,如何讓學生感受到詩歌的美,如何讓學生理解詩歌的內容,如何讓學生體會到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些問題一直縈繞在我心頭。但是,聽了郭老師的課,她就像及時雨一樣,讓我茅塞頓開。
? ? ? ? 有時候必要的儀式會給教學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學習詩歌也要有儀式感。
? ? ? ? 一、 郭老師在講課初,首先向學生問好。
? ? ? ? 早安!親愛的學生們,
? ? ? ? 早安!親愛的郭老師,
? ? ? ? 輕輕地走進新的一天。
? ? ? ? 擦亮每個日子,點亮心里的燈,
? ? ? ? 漸漸地讓我們照亮世界吧!
? ? ? ? 幾句溫馨的問候,拉近了師生彼此間的距離,親切的問候,讓我們的心情舒暢,每一天都不一樣,每一天我們都有目標,我們要擦亮生命中的每一天,那么就從讀詩晨誦開始,讓詩歌陶冶我們情操,讓詩歌點亮我們生命的每一天,讓我們的生命在黎明與詩歌一起共舞吧!
? ? ? ? 二、學習新詩之前先誦讀一首開啟詩吧!
《向著明亮那方》作者:金子美玲
向著明亮那方
向著明亮那方
哪怕一片葉子
也要向著日光灑下的方向
灌木叢中的小草啊
向著明亮那方
向著明亮那方
哪怕燒焦了翅膀
也要飛向燈火閃爍的方向
寒夜里的飛蟲啊
向著明亮那方
向著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寬敞
也要向著陽光照射的方向
住在城市的孩子們啊
? ? ? ? 一首金子美玲的詩歌《向著明亮那方》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追求美好的執著精神,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堅毅品質,不怕一切困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即使再弱小也有追求美好的信念。
? ? ? ? 三、接著郭老師講明今天要學習的是關于戰爭題材的詩歌。
? ? ? ? 接著出示第一首新詩
《死亡也一定不會戰勝》英國? 狄蘭托馬斯
死亡也一定不會戰勝。
赤條條的死人一定會
和風中的人西天的月合為一體;
等他們的骨頭被剔凈
而干凈的骨頭又消失,
他們的臂肘和腳下一定會有星星;
他們雖然發狂卻一定會清醒,
他們雖然沉淪滄海卻一定會復生,
雖然情人會泯滅愛情卻一定長存;
死亡也一定不會戰勝。
死亡也一定不會戰勝。
在大海的曲折迂回下久臥
他們決不會象風一樣消逝;
當筋疲骨松時在拉肢刑架上掙扎,
雖然綁在刑車上,他們卻一定不會屈服;
信仰在他們手中一定會折斷,
獨角獸般的邪惡也一定會把他們刺穿;
縱使四分五裂他們也決不呻吟;
死亡也一定不會戰勝。
死亡也一定不會戰勝。
海鷗不會再在他們耳邊啼叫
波濤也不會再在海岸上喧嘩沖擊;
一朵花開處也不會再有
一朵花迎著風雨招展;
雖然他們又瘋又僵死,
人物的頭角將從雛菊中嶄露;
在太陽中碎裂直到太陽崩潰,
死亡也一定不會戰勝。
? ? ? ? 在學習這首詩歌的時候,郭老師先讓學生默讀一遍詩歌,然后師生共讀,再分男女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再加上老師的旁白語和提問,讓我們明白了這首詩歌表達的內容,同時也感受到了這首詩歌傳遞的精神。那就是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質。那就是不怕死亡,不怕戰爭,不怕一切的品質。即使死亡了也不能讓作者屈服,因為作者的靈魂,作者的信仰應該屬于自己的祖國。作者也深深相信,即使戰勝了作者的肉體,卻不能戰勝作者的靈魂。作者的不屈精神還會像星星之火一樣燎原。這首詩歌深深的表達作者不怕犧牲,對美好充滿希望的思想感情,讀了讓人久久難忘。
? ? ? ? 四、接著郭老師又讓我們學習了同樣戰爭題材的詩歌《你沒有回來》
一顆炮彈 劃破夜的寧靜
帶走沉睡中無辜的生靈
惶恐中醒來的人們發現
黎明已張開了它猙獰的眼睛
欲望填滿了脆弱的軀體
人 已淪為絞肉的機器
坦克噴著仇恨的火柱
碾過殘缺的尸體
滾滾的濃煙夾雜著腥臭的血氣
漫山遍野 沉睡著無數低賤的生命
橫流的血河 使夕陽更加妖魅
人間已變成煉獄
硝煙散去
人們又找回了歡聲笑語
健忘的人類 把歷史留給了書籍
一切又歸為平靜
但是 那彈坑旁盛開的鮮花 在為誰哭泣
? ? ? ? 這同樣是一首戰爭題材的詩歌,郭老師用同樣的方法讓我們學會了這首詩歌。從中我們也體會到,作者以敘述的形式描寫了戰場上的血雨腥風和尸橫遍野的慘不忍睹場面。但是最后一節小詩更多的是反映作者對政府軍隊戰后麻木狀態的憤怒。為無辜的死者,為生靈涂炭的悲戚和同情。
? ? ? ? 五、最后又學習了一首新詩《這答案在風中飄蕩》? 鮑迪倫
? ? ? 答案在風中飄蕩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
才能被稱為男人
? ? ? 一只白鴿要飛過多少海洋
? ? ? 才能在沙灘上安睡
? ? ? 加農炮還得飛行多少次
? ? ? 才會被永遠禁止
? ? ? 答案啊!朋友,就飄在風里
? ? ? 答案就飄在茫茫的風里
一座山能存在多久
? ? ? ? 在它被沖刷入海之前
? ? ? ? 人們能夠存活多少年
? ? ? ? 在他們獲得自由以前
? ? ? ? 一個人可以轉過頭去幾次
? ? ? ? 假裝什么都沒看見
? ? ? ? 答案啊!朋友,就飄在風里
? ? ? ? 答案就飄在茫茫的風里
一個人得仰望幾次
? ? ? ? 才能看見藍天
? ? ? ? 一個人得有多少耳朵
? ? ? 才能聽見人們的哭泣
? ? ? 還得多少人死亡
? ? ? 他才能明白已有太多人死去
? ? ? 答案啊!朋友,就飄在風里
? ? ? 答案就飄在茫茫的風里
? ? ? ? 郭老師用同樣方法教會了我們這首詩歌,同時用旁白和提問的方式讓我們明白了這首詩歌的內容,戰爭何時才能結束,戰爭要死多少人,才能停止,作戰的人何時才能覺醒,才能有憐憫之心,才能聽到生靈涂炭的聲音。作者很迷茫,他找不到答案,所以答案也許在風里,很渺茫,很遙遠,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的厭倦心情,對希望的渺茫,對作戰人的憤怒心情!
? ? ? ? 郭老師的這節課,先是師生之間問候,接著誦讀開啟詩,接著出示一組新詩戰爭題材的詩歌,讓學生反復的誦讀的過程,在老師的旁白的解說下,在提問中,在有感情的分組進行朗讀中,不僅讓學生們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理解了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對孩子們進行了人文的教育,那就是人們渴望和平,渴望美好,討厭戰爭,憤恨戰爭。因為一切的戰爭都會傷害到無辜,都會給人類帶來災難。同時郭老師的一節課學習了三首戰爭題材的詩歌,不僅課堂內容容量大,而且從不同角度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對戰爭的厭惡和譴責,同時也對和平的美好向往。這樣的一節課讓學生收獲滿滿,感悟至深。可謂是異曲同工,妙不可言。讓我們真正體會到了黎明與詩共舞的感覺。體會到了詩歌的偉大。郭老師的經典誦讀課給我指名了學習的方向,我想在今后教學中我一定會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