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晨讀來自于《放棄的藝術》
小孩子的世界里把人和事單純地以好和壞來劃分,而成人的世界就要遠遠復雜得多。但是,也許是習慣的原因,即使小孩子長大了,也會下意識覺得堅持是一件具有積極意義的事,而放棄則充滿了消極色彩。
堅持與放棄,對已經具備理性思考能力的成人而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具體分析。羅輯思維的創始人羅振宇,時常把目標,方法與行動掛在嘴邊。如果是在正確的目標下堅持不懈,那自然是一件好事;可是如果目標和方法都是錯的,那么只會越堅持越誤入歧途。走火入魔,南轅北轍,大概如是。本書的作者,通過三個層面的闡述了他的觀點如下。
1.堅持的方向有時充滿了陷阱
當人們面對如下三種困境時會更容易傾向于堅持。
A.發生概率時好時壞發生的事
當心儀的人對自己忽冷忽熱,忽近忽遠……論一個備胎是如何被養成的。
B.出現失敗傾向的事
當一個賭徒開始輸錢,他會選擇繼續賭下去,直到贏回最初的本金。
C.具有明顯經驗和套路的事
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八國聯軍在大沽口的一聲炮響,打破了大清王朝的上國美夢。
2.如何判斷堅持的合適與否
對于如何衡量一件事是否該放棄,作者提出了兩種時常出現的情況。
A.感覺再堅持一下就可以達成,卻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都無法實現
水中月,鏡中花;望山跑死馬,蜃樓遠天涯。世間事,不是“只要……就……”那么簡單。
B.因為害怕風險、麻煩與不確定性而采取消極態度的堅持自我
想跳槽,想創業,想通過寫作掙大錢……可是……萬一……
華爾街的股票交易員都開始失業了,冰島早就國家破產了,世上哪里還有什么完全無風險的事呢?心動不行動,坐等機會上門來,哪有這么好的事?世上最傻的不是不撞南墻不回頭,而是坐臨危墻等砸頭。
3.如何更科學合理地放棄
當我們選擇放棄時,往往因為之前投入的時間、精力和情感很難果斷地割舍,然而,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因此,作者根據自身的經驗與思考,給出如下參考方法。
A.轉換念頭B.正視情感C.轉移目標D.立即行動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有一個新的目標需要集中你全部的心神時,過去的就會成為真正的過去。雞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殊不知,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