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1月5日,距離寒假還有6天。
學校放了我們一個星期的復習假,許多同學都趁著機會回了家。
我在學校。盡管和許多因為路途遙遠無法回家的同學不一樣,但我還是成為了“校園留守大兒童”的一員。
紫荊花道上,或成雙成對彼此講著溫柔情話,或成群結隊,一路灑下歡聲笑語。
空氣里彌漫著有些濃烈的花香,化裝成熊本的師兄騎著會唱歌的三輪車在努力工作。來來往往的人,仿佛身上都被施了魔法,散發著溫暖與快樂。
一向不愛熱鬧的我,悄悄走出了熱鬧的人群。路燈拉長了影子,高高瘦瘦的,像是爸爸一樣。回憶的匣子突然被打開,眼睛突然有點酸澀。
從前特別盼望著長大,是那么迫不及待地盼望著。仿佛長大了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比如當科學家,當老師,或者坐飛機,玩過山車。每次過生日的時候,家人問我許了什么愿望的時候,我都會說我要快點長大。
可是漸漸長大,離開了一直生活的城市到了另一個城市讀書,耳畔沒有了嘮叨的時候,我突然感到害怕。對于小時候的夢想我完成的寥寥可數,有些不記得,有些偶爾想起也會產生“小時候我怎么這么搞笑”的想法。
我開始追趕這生活,成了時間的奴隸。
2016年6月7日之前,我曾在周記上問過我的老師“為什么我要每天都趕著吃飯,趕著睡覺,唯一不趕的就是讀書作業呢?”老師告訴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那段時間,我和所有備考的同學一樣用盡了“洪荒之力”。
早上天還沒有出現魚肚白的時候,我們捧著厚厚的語文攻略走出宿舍樓,在運動場的大階梯前讀著“凡事當做不做,留待以后,必一事無成……”;飯堂開門的時候,我們成為它的第一批客人,可愛的阿姨們在湯碗里放了許多肉絲,告訴我們要多吃一點;午休的時候,有些同學放棄躺在床上的機會,就著教室里的熱水泡面,困了便趴在桌上小憩;有時兩節晚修過后,我仍然被區間幾何纏住,煩悶難受哽在咽喉又害怕哭出來,急忙拉著同桌去打羽毛球,以解酸楚……
黑板上的一百天倒數越來越近,我心中不住期盼著快些到來。
終于在埋頭題海的時候,它悄悄地來了。
我還記得從考場出來的時候同學們臉上的表情,或憂愁或喜悅,還有靜默不語的。得知可以查看成績的時候,班群里炸開了鍋。你一句我一句,有歡呼cheer,也有累覺不愛的。大家聊的似乎停不下來了,好不熱鬧。
九月中旬,大家紛紛拉著行李箱去往學校報道。有的留在了本地,有的離家路途遙遠。但相同的是我們懷著同樣的心情:興奮,緊張,期待。
我來到了珠海。
這個作為改革開放領頭羊的城市,并沒有多么的繁華,天氣也讓人措手不及,甚至交通也不算便利。所幸,它是淳樸可愛的,天空是藍的,夕陽是妖嬈的。在這個有8000多名同學的校園里,我是渺小不起眼的。
除了每周一次的義教活動,我徹底墮落了。不愛出門連吃飯都是叫的外賣,熬夜看劇,第二天上課的時候無精打采。想要好好看一下英語書,卻發現自己把所學都落在了暑假的玩樂里……
有時候,我會變得特別矯情。與家人通電話,聽他們說鄰居家的小孩在大學里參加了什么活動,交了什么朋友,獲得什么成績的時候,我是害怕回家的。害怕看到爸爸兩鬢又多出的白發,害怕看到媽媽眼角新添的皺紋,害怕聽到親戚們的關心問候。
2016開始的時候,我在宿舍奮筆疾書,害怕錯過每一分每一秒。2017開始的時候,我“葛優躺”地對著手機兩眶紅紅。
很多事情都要經歷過才能有切身體會。
七堇年的《平生歡》里有一句話讓我特別印象深刻“對于我想要的,我不是舍不得付出代價。但現實是,我只知道我不想要什么,卻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這一年,我想給自己種下一個深深的愿望,然后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守候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