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脊髓?脊髓長在身體的哪個部位?脊髓都有哪些作用?
脊髓是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一部分,位于人體背面由頸、胸、腰椎等脊椎骨構成的橢圓形骨性椎管內,呈長圓柱狀,全長為41~45cm。脊髓上端與顱內的延髓相連,下端呈圓錐形(也稱為脊髓圓錐),止于第一腰椎下緣(新生兒則平齊第三腰椎),再往下則連接呈絲狀的馬尾神經。歸到正常脊髓由神經細胞聚集而成,呈灰白色,嬌嫩似豆腐。
脊髓是神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活動受大腦的控制,主要負責頸部以下軀干及四肢的運動和感覺神經傳導功能,也就是負責四肢的協調活動,感受疼痛、溫度、觸摸與按壓等。此外,脊髓還掌管大小便的排出。因此脊髓損傷不僅會造成肢體癱瘓等運動障礙,肢體疼痛麻木等感覺異常,還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等功能障礙諸多問題。
2、什么是脊髓損傷?
人們在工作及日常生活中由于各種原因傷及脊髓,肢體就會出現癱瘓,并產生疼痛、溫度等感覺異常或大便、小便失禁等功能障礙的表現,稱之為“脊髓損傷”。脊髓損傷的原因可能是脊柱受到外力打擊引起脊髓震蕩或脊椎骨折壓迫了脊髓,也可能是由于脊髓本身的病變如脊髓炎、脊髓腫瘤、脊髓血管病變等原因。脊髓損傷是脊椎損傷最嚴重的并發癥,往往導致受傷軀干平面以下肢體嚴重的功能障礙,損傷的程度和臨床表現取決于最初原發性損傷的部位和性質。脊髓損傷不僅會給患者本人帶來身體和心理的嚴重傷害,還會對家庭和全社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
3、發生脊髓損傷的概率高嗎?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頻繁乘坐各種交通工具出行以及高空作業的大幅度增加,脊髓損傷的發病率也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在發達國家,脊髓損傷每年的發生率為每百萬人中有28.3~45人。在我國,2002年相關數據表明,北京地區脊髓損傷的發生率約為每百萬60人,與1986年相比增長了近10倍。另有報道,在我國因脊髓損傷導致截癱或四肢癱瘓的患者已高達40萬人,而且還在以每年超過1萬人的速度快速增長。
4、哪些原因比較容易引起脊髓損傷?
脊髓損傷分為外傷性脊髓損傷和非外傷性脊髓損傷。外傷是造成脊髓損傷的主要原因。外傷性脊髓損傷的常見原因依次為自高處墜落、車禍、暴力、在高坡滑倒、運動損傷、刀槍傷及其他。非外傷性脊髓損傷包括以下原因:①發育性病因:脊柱側彎、脊柱滑脫等;②獲得性病因:脊柱結核、橫貫性脊髓炎、脊髓動靜脈畸形、腫瘤、脊髓空洞癥等。
5、脊髓損傷就是脊髓發炎嗎?
脊髓發炎多見于病毒、細菌、螺旋體、立克次體、寄生蟲、原蟲、支原體等生物源性感染,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質和(或)白質的炎性病變。因此,脊髓發炎只是引起脊髓損傷的原因之一。
6、小兒麻痹癥是脊髓損傷嗎?
脊髓灰質炎是由脊髓灰質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是脊髓損傷的一種類型。由于兒童發病遠高于成人,在人們未普遍接種疫苗以前更以嬰幼兒患病居多,故又稱小兒麻痹癥。主要表現有發熱、咽痛和肢體疼痛,部分患者可發生弛緩性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