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世間真有傳奇,美國民謠歌手西斯托·羅德里格茲無疑就是個傳奇。
上世紀70年代,羅德里格茲正青春,熱愛音樂、才華橫溢,有幸被音樂制作人發掘并連出兩張專輯。就在他憧憬著星途燦爛的歌手生涯時,音樂市場對他的作品卻反響平平,唱片銷量屈指可數。無奈他迫于生計只能回到底特律大街上當建筑工,每天灰頭土臉干著拆房頂、砌磚蓋房等重體力活……二十多年轉瞬即逝,才華橫溢的年輕人不敵殘酷現實,在時間長河中眼看就要變成一位平庸老者時,故事發生了奇跡般的反轉——90年代,南非開普敦歌迷通過網絡,最終找到了他們本以為死去多年的偉大歌者。
原來羅德里格茲的兩張唱片在當年發行不久就因機緣巧合,漂洋過海被一位歌迷帶到南非;口口相傳、復制流傳就這樣在南非國土暢銷二十余年,唱片累計銷量達數百萬張。在南非,他是“比貓王還流行”的超級巨星。他的清澈嗓音、充滿哲理的歌詞、對舊體制的控訴和底層艱辛的表達,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南非人民勇于打破種族隔離、開創民主文明的“彩虹之國”;他的音樂成了整整一代南非人的集體記憶。而羅德里格茲本人卻對這一切毫不知曉。當南非歌迷聯系到他,并建議他來南非舉行演唱會時,他已在建筑工地苦撐多年,周圍沒人知道他曾是歌者,更沒人想聽他唱歌。
1998年,距離羅德里格茲1970年發行第一張唱片已經過去了28年,他終于以一名超級巨星而非建筑工的身份,踏上了彩虹之國的國土。他的到來受到了成千上萬南非歌迷的狂熱歡迎。同年他在南非舉行了6場演唱會,場場爆滿。第一場音樂會上,人們持續不斷地尖叫哭喊,他一句話沒說,臺下山呼海嘯,沸騰了十分鐘。他唱起那些熟悉的老歌,平靜地經歷這遲來的一切……羅德里格茲感慨地說,他在南非受到了王子般的歡迎。
等這夢幻般的經歷暫時結束,他又回到美國,繼續做他的建筑工,照樣住在原來的老房子里,過著跟之前幾乎一樣的生活。此后多年他在南非共舉行了30多場演唱會,他把收入所得均贈與了親朋,自己還是過著平凡樸實的平常日子。當然他又開始嘗試寫歌,并把寫好的幾十首歌拿給音樂制作人,他想聽聽他們現在對自己新作品的看法。根據羅德里格茲傳奇故事拍攝的傳記片《尋找小糖人》曾獲2013年第85屆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我們很多人可能沒有羅德里格茲那樣出眾的音樂才華和命途多舛、否極泰來般的傳奇經歷,但幾乎我們每個人都不想虛度年華,都想充分施展自身才華、成就自我實現的輝煌人生。但也許常常事與愿違,現實往往比想象的要殘酷、復雜得多,我們自感空有一身才華、滿腔抱負卻時時處處囿于環境限制而無法施展。內外在環境的各種壓力和局限讓我們被迫只能一點點放棄夢想,一點點變得現實、平庸甚至猥瑣不堪。我們不再愿意為夢想付出額外的努力,滿足于生活施舍的那點殘羹冷炙,滿足于被命運之河裹挾著載浮載沉,于是夢想女神再也沒有敲過我們的門。
我們不明白“功不唐捐”的道理,任何付出都不是徒勞的。正如大學者胡適曾言,“佛典里有一句話:‘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丟了。我們也應該說:‘功不唐捐!’沒有一點努力是會白白地丟了的。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時候,在我們看不見想不到的方向,你瞧!你下的種子早已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了!”德國哲學家尼采也曾深刻指出,“因自己的行為產生的后果,總會以某種形式與日后發生的事情產生聯系。哪怕是遙遠過去的人們的行為,也與現在的事情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一切行為與運動皆為不死,所有人的所有行為,即使是最微小的行為,也是不死的。”也就是說,你做出的任何再微小的努力,都會永久地改變這個世界。這個世界永遠回不去它之前的那個樣子了。尼采又說,“如果這個世界真有奇跡,它只是‘努力’的另一個名字。”羅德里格茲在被迫淪為建筑工的那二十余年里,并沒有自暴自棄放棄生活、放棄夢想,他有空時就背著吉他彈唱,他帶女兒參觀博物館,他甚至曾籌備參選市長……于是等遠在千里之外的南非幸運女神終于敲門時,歌迷們發現才華并沒有離開這位命運坎坷的歌者。最終,他用歌聲永久地改變了這個世界。
所以說,即使我們自認為生活中遇到再多坎坷、再多限制和不如意,記得堅持努力、堅持夢想、堅持與人為善,堅持做個積極上進、內心溫暖有愛的人;即使夢想最終不開花,努力的過程也會讓我們收獲滿滿,讓他人因我們的付出和努力而間接受益,如此我們的人生才會幸福美好。
記住,沒有任何努力是徒勞的,只要付出努力、付諸行動,你就會永久地改變這個世界,改變你自己;記得當然是往好的方向改變啊,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