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親對兒子說,我想給你找個媳婦。兒子說,我要自己找!父親說,但這個女孩子是首富的女兒!兒子說,要是這樣,可以。
然后父親找到首富,說,我給你女兒找了一個老公。首富說,不行,我女兒還小!父親說,可是這個小伙子是世界銀行的副總裁!首富說,那可以!
最后,父親找到了世界銀行的總裁,說,我給你推薦一個副總裁!總裁說,副總裁很多我不需要!父親說,可是這個小伙子是首富的女婿!總裁說,這樣那可以!
(生意就是這樣做成的)
2、一對英國的小夫妻沒什么錢,結婚前,跑進一個珠寶店,這家珠寶店據說價格很低,130美元就可以訂一個戒指。130美元的戒指當然是買不到克拉鉆的,只要是男人買的戒指,鋯石、銀戒對女人來說并不是什么大問題。結果,當女人在店里試戴戒指的時候,店員對她說,“簡直不敢相信有男人會用這么便宜的戒指來結婚,太悲哀了。”結果,這段經歷就被放到了網上。
那個女孩說,結婚并不一定需要上萬的鉆戒和興師動眾的儀式。
事情的結局是,女孩嫁給了那個男孩。而珠寶店也做了道歉。
(我想起一句話,不要用你自己的眼光隨便去評價別人的生活,因為你根本不懂別人的幸福。)
3、 從前有個窮人很窮,一個富人見他可憐,起了善心,想幫他富起來。富人送給他一頭牛,囑咐他好好的開荒。窮人滿懷希望開始奮斗。誰知沒過幾天,牛要吃草,人要吃飯,窮日子比以前還過的艱難。
這時窮人就想了:一頭牛吃我家三口人的口糧,這事不能干!不如把牛賣了,買幾只羊,先殺一只吃,救救急,剩下的還可以生小羊,小羊長大了拿去賣,可以賺更多的錢。
窮人的計劃如愿以償,只是吃了一只羊之后,小羊遲遲沒有生下來,日子又艱難了,忍不住又吃了一只羊。窮人想,這樣下去不得了,不如把羊賣了買成雞,雞生蛋的速度要快些,雞蛋立刻可以賺錢,日子立即可以好轉。窮人的計劃又如愿以償了。
但日子并沒有改變,等不到雞生蛋,日子又艱難了,又忍不住殺雞吃,終于殺得只剩最后一只雞時,窮人的理想徹底破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不是救急不救窮,是貧窮的本質。你不能說窮人不努力不思變,故事中的窮人一直都在思考如何讓自己的日子好過一點,并做了相應的調整,可是最后依然沒有改變貧窮的原因不僅僅是思維觀念的落后,更深層的原因是他們根本沒有充足的社會和經濟資源把財富轉化為資本,也就是說窮人的現有經濟條件根本養不活那頭能生財的牛,于是只好坐吃山空。
4、一個銷售員、一個辦事員和他們的經理步行去午餐時發現了一盞古代油燈。他們摩擦油燈,一個精靈跳了出來。精靈說:“我能滿足你們每人一個愿望。”“我先!我先!”辦事員說,“我想去巴哈馬群島,開著快艇,與世隔絕。”倏!她飛走了。“該我了!該我!”銷售員說,“我想去夏威夷,躺在沙灘上,有私人女按摩師,免費續杯的冰鎮果汁朗姆酒,還有一生中的最愛。”倏!他飛走了。“OK,該你了。”精靈對經理說。經理回答:“我要那兩個蠢貨午飯后馬上回來工作!”
(永遠讓你的老板先開口)
成功源于堅持不懈
成功的意義不在于你取得多大的成就,也不在于你有多么的偉大。因為,成功總會與努力過的人握手,只要享受了努力的過程,我們就不是失敗者。
有一首耳熟能詳的臺灣名歌——《蝸牛與黃鸝鳥》正是圍繞著一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而創作的。歌中的蝸牛雖然并未成功,但它畢竟努力過了,和黃鸝鳥相比,它的歷程要艱難許多,重重的殼裹著蝸牛的仰望,可蝸牛并沒有輕言放棄,而是一步一步的往上爬,即使失敗了,也得到了大家的尊敬。
努力過,就不是失敗者!努力過,失敗也是美麗的!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同學一經失敗就放棄了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可是,失敗了又有什么關系呢?只要我們能振作起來,不放棄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做一只勤奮的蝸牛堅定向前,持之以恒,我們就是命運的主宰者,我們就是駛向彼岸的船只。我想,如果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么,堅持就一定是成功之父。
柴夫上山去砍柴,他地上撿,樹上砍;一刻都不停息。晌午,地上堆滿一捆捆干柴。他把柴搬上車,又上山去干活,一會兒山下忽然傳來叫人救火的呼喚聲。柴夫把刀一丟,奔下山。不料自己的車上也冒著青煙,火苗慢慢燃燒起來。柴夫一下子慌了手腳,不知如何處置。火燒大了,柴夫猛然看見路邊有只杯子。他用杯子盛了水一澆火,那火勢越來越兇。很快就把柴火全部燒成了灰燼。
因此,孟子嘆息道:“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孟子的話是杯水車薪的出處。用來比喻一杯水去澆一車柴火引起的火,于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