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完了《忽然來不及——三毛傳》,今天聽了作者的分享,頗有點感觸。
其實,我應該不算三毛粉,我喜歡的作品也不是三毛最為人稱道的。我佩服她勇闖天涯的氣魄,沙漠奇異的風光并不令人神往,沙漠生活對于一個連大學都是在本市念的超級懶蟲來說更是遙不可及也毫不神往。每次看撒哈拉的故事,大笑之余除了佩服還是佩服——很多人喜歡她是因為她的筆下有著自己所未曾經歷過的吧。
但是,我更喜歡她日常瑣事的點滴記錄。她做飯、學習、旅行、和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和公公婆婆小姑子斗智斗勇,這些都是我們平時能接觸到的啊,可又有幾個人能寫出來呢?生活細節里的三毛才是一個真實的陳平,一個聰明敏感的姑娘,在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中沉淀生活的精彩。
作者劉克敵先生有句話說得好:很多人不喜歡魯迅,覺得他要么在罵人,要么在被人罵,但實際生活中的魯迅是一個很好玩的人。他很懂生活,也喜歡吃喝玩樂的。所以,我們要從兩方面認識魯迅。一個是作為作家的魯迅:孤獨的,憤怒的;一個是生活中的周樹人:好玩的,懂生活的。三毛也是一個懂生活的人。她或許沒有魯迅先生憂國憂民的情懷,她的作品可以看出“我手寫我心”的創作模式,從作品中,我們看到她的好奇心,她的善良,特別是她對于生活敏銳的感知力。
我喜歡她的《石頭記》、《沙漠中的飯店》、《警告逃妻》、《沙漠觀浴記》、《白手成家》、《西風不識相》等。有的很著名,有的知道的讀者應該就不多了,還有幾篇喜歡的我懶得找了……她的散文其實寫的都是我們平常所見,平時所過,只是我們幾乎沒有把它們寫下來的想法,即便是寫沙漠生活的作品,如果沒有那些異域風情,依然是生活中小事的集合。但不可否認,這些文章都很好看——是的,未必很精彩很動人,或許只到好看的級別,但是,對于讀者來說,一個作品在達到深刻之前,好看也是第一位的。
但是,三毛這么善于發現生活詩意的眼睛卻永遠閉上了。
她為什么選擇離開,至今成謎。
每次看到這本書的名字“忽然來不及”,我總忍不住想到那句歌詞“我怕來不及,我要抱著你”,還來不及多想,我們就失去了三毛;還未回過神來,昨天就悄然而逝;日日陪伴,不知何時,父母的身體開始佝僂。是的,忽然來不及,很多美好已永成記憶。
既然來不及,就把握當下吧。發現生活的詩意,把詩意的生活留下。
還是借用作者的那句話:“我們可以喜歡三毛,我們可以迷戀三毛,但我們不要模仿她。”既然可以用文字寫下生活的酸甜苦辣,又為何不能看淡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