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由懶加載
此方法會把原本打包到一個app.js文件分開成多個js文件打包,這樣會減小單個文件的大小,但是不會減小整個js文件夾的大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做到按需加載,只加載單個頁面的js文件。
2.組件異步加載
加載首頁的時候,可以先給首頁的子組件設(shè)置v-if = “false”,在頁面初始化的時候再給子組件設(shè)置為true,此方法利用了v-if的惰性,setTimeout會使子組件在所有的組件初始化完成并顯示后再對其子組件進(jìn)行初始化。
注:在實(shí)際開發(fā)中還遇到了另一種情況也可以用此方法解決,在入口js中獲取了app的token,但是在具體頁面中發(fā)現(xiàn)不管是在created還是mounted中都是有時候能獲取到token,有時候又不可以,是因?yàn)閳?zhí)行順序的原因,可以通過 setTimeout 時間設(shè)置為0 這種方法把用到token的請求方法給排到最后,這樣就能保證請求方法中有token了。
3. 使用異步組件,按需加載
newVue({
// ...
components: {
'my-component':()=>import('./my-async-component')
}
})
es6的寫法,import
函數(shù)會返回一個 Promise
對象。這樣就實(shí)現(xiàn)了組件的按需加載,有需要的時候才會加載這個組件,同樣也是優(yōu)化首屏加載速度的一種方法。
下面兩張圖片就可以清晰的了解 import xxx from "./xxx.vue" 與 import()方法 的不同,以及用import函數(shù)所帶來的好處。
上面是兩種方法,打包后所生成的文件,import函數(shù)的方法很明顯多了幾個js,這就是從原本 app.js 中分離出來的0.js,1.js,2.js。第一張圖,在運(yùn)行的時候會把a(bǔ)pp.js整個加載完,而第二張圖會加載0.js+app.js,雖然多了一個文件,但實(shí)際上,后者整體加載的文件大小要比原本小很多。這就是按需加載,在需要1.js的時候才會加載它,而且加載過一次后就會緩存在本地,下次加載,會取緩存的文件。
而且,因?yàn)閕mport函數(shù)返回的是一個promise對象,因此可以用promise本身的then()和catch()方法去監(jiān)聽到組件的加載,如:
5.圖片量多的時候可以進(jìn)行分批的加載
vue-lazyload插件,圖片懶加載
6.外部引入一些插件,不要在vue中引入
列入,我在次項(xiàng)目中有用到moment.js這個插件,在vue內(nèi)部引入后打包的項(xiàng)目大小要比在外部用src的方式引入打包的項(xiàng)目大個300k左右。
首先,下載好moment.min.js包,然后在vue項(xiàng)目的webpack.base.conf.js中添加下圖箭頭所指向的那段代碼
加上上圖的代碼后是不會將moment.js給打包到j(luò)s中的。
最后一步,將剛才下載的moment.min.js包,手動引入到打包好的index.html 文件中。
注:此方法真的會很有用,如果怕整個項(xiàng)目文件過大的話,還可以用cdn的方法引入: https://cdn.bootcss.com/moment.js/2.22.1/moment.min.js
很重要:冒號后面大寫的名字是我們自己定義的名字和項(xiàng)目中要使用的名字 如:‘vue’: 'Vue', 后面的Vue 必須要和項(xiàng)目中的保持一致。
7.在webpack打包的過程中,將多余文件去掉,如map文件
即在config/index.js中將productionSourceMap的值修改為false,就可以在編譯時不生成.map文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