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崔的電影導演處女作《藍色骨頭》,還是要支持下的。于是,昨晚下班后一個人坐地鐵去了影院。匆匆忙忙,7點30分的場27才趕到。
盡管知道這部影片注定是小眾的,空蕩蕩的影廳還是讓我有些吃驚的,影廳里只有我和一位40多歲的大叔兩個人,包場的感覺還是有點尷尬。我想,他也一定是單純的支持崔健,而非電影本身。
就影片的故事敘述而言,老崔是失敗的,他想著在短短100分鐘表達太多東西,很多時候,度還是沒有掌握好的。兩代青年,在各自的時空里,對人性,自由,理性的苦苦探索和追求。這里面的信息量實在是太大了,對一個初出茅廬的導演,還是從拍一些簡單的故事開始比較好。
但這并不能否定《藍色骨頭》是一部好電影。我倒不喜歡把它看成是愛情倫理勵志青春片,在我看來,還是音樂片更合適些。音樂人拍電影,自然會留下很多音樂的痕跡,而且就影片本身來說,我倒感覺是音樂在帶動故事發展而非僅是故事的襯托。從老崔身上,也確實看到了“電影被做音樂的人所表現出來的更多的可能性”。
影片中的三首歌曲:《藍色骨頭》,《迷失的季節》和《魚鳥之戀》,完美地貫穿始終,鑲刻在故事里。很喜歡《迷失的季節》里的這一句“太可惜,也太可氣,我剛遇見你,你是春天里的花朵,長在秋天里“。詞寫的真是美。
雖然有遺憾,影片的音樂還是給我以慰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