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豐專欄學習隨筆(一)

對于沒有在聽專欄的朋友來說,以下隨筆還是有些簡化,沒辦法,個人筆記而已,有機會再以個人觀點嘗試闡述吧!


第一講:戰俘營的經濟成立說明經濟無處不在,經濟規律是放之四海皆存在的天道。所有已有的經濟過去有,未來還會有,存在即合理,稀缺性,謠傳性,道德性每一種經濟體制下存在的都會存在。不同的經濟體制最終會呈現出不同的經濟規律可以運用,因此,獨立的對經濟的思考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講:破窗理論即是說明,看經濟不能僅看因果,要靠因果之外的假設,金錢究竟放在那里才最有價值是無法得到定論的,無論是市場調節還是宏觀調控對經濟產生的影響都無法有一個定論,有得必有失,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在經濟洪流的推演中獲得價值的最大化,在經濟的世界沒有對錯,只有利益。

第三講:馬糞案的出現說明了公平的價值背后是效率的考量,這個觀點對模棱兩可的一些判斷將會很有幫助,對我們的決策也極具指導性。

第四講:經濟學家不相信陰謀論,因為每個人都有主觀能動性,遇事都會做出反應,有陰謀就一定有阻止陰謀發生的人或事,而大部分事情的發生實際上都是因為事與愿違的結果,而經濟學家是研究這些因果的,得逞的陰謀是公安機關的事情。

第五講:不確定性,成功無法復制,規律隨著一切條件的不同而發生變化,經濟學是總結規律的學科,但是是否能走入趨勢確是自身條件的結合,而且能夠總結出來的規律也會隨條件發生變化而變化,當總結出來的一瞬間也許就不再有普遍性和適用性了。經濟學家關注的是存活!

第六講:亞當斯密的二元論,人的愛心同情心道德是有限的,適合小范圍的運用,但陌生人的協作及大范圍的協作是需要靠人自私自利的一面去推動,相互協作也是相互制約,市場只會以其原本該有的面目出現,這也是人性和利益最大化的一種表現。
第七講:鉛筆的故事,以前覺得自己連電腦的原理都不懂,跟不上時代了,現在知道了自己其實連鉛筆的制作都不懂也就放心了,分工和協作產生的知識已經讓我們窮極一生都無法學完,我們能做的是在價值鏈的某一環產生價值,而不是要在整個鏈上產生價值,某一環已經夠牛逼的了。

第八講:商業是最大的慈善,經濟是神奇的一種產物,他激發了人類的創造性,所有不屑于談論金錢的人主要還是自己能力有限,不善于運用金錢的力量,經濟是中性的,看你賦予它什么力量,慈善也一樣,只是在無利的情況下,單靠道德注定會一事無成!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沒有任何前兆,包括時間和地點也不告知鳥兒的飛翔也不驚動微風的翅膀就那么自然而然的下落這是土地設下的伏筆 瓜熟蒂落,...
    深山聞鷓鴣閱讀 224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