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無論是古代的文人墨客,還是現代的遷客騷人,他們筆下的秋都是寂寥蕭瑟的,古有杜工部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今有郁達夫《故都的秋》,都是最好的佐證。而我最愛劉夢得秋詞里愛秋的那種態度,“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春夏秋冬四季,我獨愛秋如周敦頤獨愛蓮,秋,經過春天的生機勃發,走過夏天的熱情似火,多了一份沉穩和內斂,又未到冬天的寒風瑟瑟,一切都剛剛好,選擇這樣的天氣出行,再合適不過了。
? ? ? 農歷九月初九,滿懷希冀,喚醒內心詩與遠方的靈魂,和閨蜜一路向南,出發了,一個小時,從家里到高鐵站,我們手牽著手一路狂奔,在高鐵出發前的5分鐘,趕上了高鐵。坐上座位,撫平方才一路狂奔后的心跳,隨著車廂里溫柔清脆的安全提示音,高鐵緩緩前行,第一束溫暖和煦的陽光從山的那端升起,穿過透明的玻璃窗,照射進來,所有疲憊和煩惱,此刻都煙消云散了,作為在城市里一個普普通通的上班族,早出晚歸,幾乎占滿了生活的全部,已經很久沒有欣賞從山間升起的第一束陽光了。
? ? ? 四十分鐘左右,我們就到了衡山腳下,早就聽說衡山是香火圣地,百聞不如一見,山下香火店遍地開花,我們在一個熟悉的人那里買了香火,帶著一顆虔誠的心,提著香蠟紙草,在一個店員阿姨的帶領下,就奔南岳大廟去了。興許是天氣很好的緣故,來此拜佛燒香的游客比肩繼踵一般,我們好不容易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才跟上店員阿姨的腳步。來到南岳大廟,阿姨教給我們很多禮佛的儀式,比如,跨廟門要男左女右,不能踩門檻,提的香火進廟門要放到地上,這叫落地生財。我一直覺得我自己算是一個比較虔誠的佛教信徒,我以一種很有儀式感的方式生活著,不吃牛肉,青蛙,蛇,常常把護身符帶在身邊,現在才知道,我其實對佛教了解得少之又少,求佛,上香,拜佛,我也是一個門外漢。突然想起一句話,生命里的每個人的出現,并不是偶然,他總會教給你一些東西,然后轉身離開。所以,直到現在都很感謝那個教會我們拜佛的阿姨,讓我們看起來不是門外漢了。
? ? ? 從南岳大廟拜完佛出來,出來走了百把米,找到游客中心,排了兩小時隊,一路聽一個大叔向我們這些年輕人炫耀他們當年血氣方剛的時候牛逼的爬山史,然后坐上觀光車,一路盤旋而上。早就聽過五岳屬衡山風景最秀麗,隨手剪輯皆是一幅美麗畫卷。到半路,我們下了觀光車,步行欣賞風景。
? ? ? 遇見兩百年的老松,陽光透過稀稀疏疏的枝葉照進來,老松像篩子一樣過濾了陽光,灑了一地的星星點點。兩百年,也就是說清朝的時候,它就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它像一個靜默的旁觀者,見證著這兩百年來這片土地所有的變遷,它筆直遒勁的主干,直沖云霄,枝干蟠曲交錯,生機勃勃,一點也不像飽經兩百年風霜的老者。突然想到三毛的那首詩,如果有來生,我愿做一棵樹,站成永恒,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里安詳,一半在風里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它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傾聽者吧!
? ? ? 邂逅兩百年的老松之后,我們乘著纜車上去,視角突然開闊起來,廂內擁擠的游客也都興奮起來,像放飛的囚鳥一般聒噪。
? ? 我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語言來寫出在車廂內看到的風光,仿佛無論用什么樣的文字都不足以表達當時的心情,連綿不斷、層巒疊嶂、此起彼伏。。。沒辦法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描述,所以,把這幅小畫卷放在心底,供自己回味。
? ?
? ? 從纜車下車之后,到達南天門,我們步行而上,路遇從石頭上長出來的松樹,郁郁蒼蒼,如在云中。
? ? 沿著石路向上,路上行人如織,男女老少,喜笑開顏,旁邊山間樹木叢生,蒼翠欲滴,路邊不知名的野花也競相開放著,野草也瘋狂向上生長,就連路邊石壁縫里都能擠出花來。
? 隨著不同的景色變換,衡山的路也隨著變換,時而康莊大道,時而小山石徑,別有一番風味,不知道是人刻意為之,還是自然生長,兩樹合抱,做拱門狀,以主人的姿態做歡迎的姿勢。合抱樹與自己樹蔭相襯,又是一幅如美畫卷。
? ? ? 沿路數百步,忽逢一片登高地,山下風光盡收眼底,連綿不斷的山參差不齊,錯落有致,朦朦朧朧的霧靄在山澗穿梭,給群山披上一層乳白色的紗衣。在此遠眺,感覺如夢幻般神奇,羨慕大自然是如此的鬼斧神工,讓我們都無法追憶曾經的滄桑巨變。
? ? 也許賞心悅目的美景真的能讓人迸發靈感吧,所以才有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記》,酈道元的《水經注》,就連我這樣一個凡夫俗子都想起了曾經學過的許許多多的文章,路遇山泉,想起“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遇上轎夫,想起小學學的挑山工。
? ? ? 有人在知乎上說,最想和閨蜜做的事,從認識到現在,我們一起互相陪伴了7年,見過了對方所有的樣子,做過了上面幾乎所有的事情,感謝老天贈與我的一段非常美好的友誼,我會好好珍惜,珍藏,希望我們的感情一往如初!
? ? 走彎彎曲曲路,看高高低低樹,望連綿不斷山,賞千百成峰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放浪形骸于山水之中,驅除所有不如意之事,如此甚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