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下一個五年計劃可以發展成啥樣子?
Todywu2016-4-5
如何理解“高處不勝寒”,在我看來,一件事或者一個產業,發展到了頂峰,必須找到突破口,沒有誰可以穩居第一,隨時有可能被打敗的可能,物極必反的道理,有生命也就有壽命,很多產品講究使用年限,也在不斷升級打補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從根本上提升,越來越講究生活素質,因此,過往的產物并不能適應其需求,新興的產品必然會替代舊式格局,因此,在這里,我們講講電商五年后的發展,應該做成啥樣子,我們當然不是專家,沒有系統分析,僅僅靠自己頭腦發熱想象出一個夢幻場景。
購物體驗:目前網絡公開提到利用三維建模呈現虛擬超市,讓消費者能感知產品的實質性,從全方位了解商品,從而達到對產品的了解以及觸手可及的快感,因此,這條路要走出去是必然的,而我們再想想,要走出這一步必須具備的前提條件,消費者有了電腦網絡也沒有這種可能,無疑,還得借助第三方工具來實現,屆時,第三方工具的暢銷,普及,價格等等的競爭,從而達到消費者人均擁用,就好比現在我們的鍵盤鼠標成為標配一樣的道理,這同樣需要一個過程,當然,五年時間已經足夠普及了,這只是第一步達到了購物給剁手黨帶來的快感。
產品識別:對于監管這塊一直是個難題,因此,在后續五年中,國家將出臺相應的管制政策法規,讓不法分子減少,雖然得到徹底遏制,至少起到震懾作用,也有相應的條款對其進行有效打擊,也是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而為之,對于商標等版權保護將更加明顯,從而誕生出各行各業的品牌,讓消費者心理從根本上寫出某某品牌來區分消費層次,當然,也有一些非標產品,例如低質易耗品,也就是快消品這一塊的管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但至少進得了超市或者電商店鋪,就得有一個合理的名稱,有章可循,再不是一件商品無牌無證現象的發生,即便是貼牌商品,也得有一個牌子的講究,從而,商家這塊也得為了后續發展努力,否則又得被替代掉,一錘子買賣將越來越少。
資金管理:作為誠信,第三方付款帶來的保障越來越明顯,減少扯皮,用平臺作為合法保障,給平臺帶來利潤,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保障,也給商家敲響警鐘,你敢胡來我就不給你錢,因此,這塊處理從實體走向網絡電商,日結,月結,甚至年結,這要看雙方允許條件而定,有了第三方擔保,消費者更加放心購物,不再受任何約束,收到產品不合格不給錢,這一招在國外早已有之,只是照搬即可,讓消費者滿意為前提條件,有消費群體才有市場,才會有商家,因此,這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邏輯。
電商平臺:后起的電商平臺,更具功能性,更直觀,互聯網不再是獨家經營一統天下,首先中國人并不缺錢,也不是錢的問題,而是思維轉換問題,原有的一些模式幾近淘汰,逼著轉型,APP終端普及到各行各業,甚至幕布墻天花都可以完成購物,但是,這遠遠不夠人們的體驗欲望,大數據收集整理,完善個人資料,便捷保障,那么,互聯網標配的網絡公司,點對點超速運行,采購全球就近原則,例如你覺得哪款產品適合,點擊進入,當天就能收到,或者一小時能收到商品皆有可能,而生鮮類的處理更加合理化進行,讓消費者坐在家里能吃上新鮮的食品,用上新潮的產品,出門也無需考慮現金,指紋人臉語音識別跟上去,就好比現在過關一樣,有多重選擇識別模式,更加安全快捷,電商平臺并非一人可以獨攬,由此產生更新更先進更齊全的配套,或者直接產生新的瀏覽器,既可以保持隨時隨地暢通,也可以不受網絡威脅。全民無線上網并保持流暢。
阿里發展:取消圈子運行,主頁分塊進入,子目錄返回主頁,由大塊分小塊查找,更方便,而內容營銷這塊有設置專場,可以自由發揮,博眾家所長,相互跨行業溝通,也可同行溝通,不再是局限于目前的圈子,附帶提上一句:目前圈子原意或許是想全球行業進行分類管理,吃掉所有的零散行業,最終失控,讓更多的群體無所適從,只得退而求次,因此,這一弊端讓圈無可圈,直接流失。從這里分析,往后的路子,不再走圈子路線,勁往一處使,例如:有一帖子值得行業或者別的行業借鑒,會置頂分享給大家,這也是一種留住客源的方式。而目前想找一帖溝通都難,除非你天天玩,找到相應的圈子進去閱讀,費時費力,未必能找到好帖子。由此,圈子既而取代的是分大塊,而不是這么細化,細化到大家翻看幾十頁也找不到想要的東西,當然,熟悉的網蟲例外,內部人士除外,這塊本身就是要求便民,讓生手也能上網查找帖子為目的,精華就是精華,干貨就是干貨,而不是隨而為之,雖然這么做可以賺錢,讓更多普通帖子擠上來,也同時給新人一個機會,看上去是好的,但是,這樣子讓整個圈子更亂,根本不能有效品讀好帖,有好帖也未必發到這里來。因為沒有點擊率,達不到內容營銷的效果。
由于時間關系,就此前與商友溝通的一些內容進行陳述,本人特別喜歡隨性開帖,這也是一種病,得治!但這壞毛病一時半會也沒辦法根治,也請閱讀者給予更好的建議,本人虛心求教。版權所有,不得抄襲,本文解釋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與作者聯系刪除,作者不負任何法律責任。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