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軍騎士與秘密教團研究
說明:此文屬于《共濟會》 研究的一部分,與《基督教的起源》一文無關。
第一章? 背景
在公元第一千紀,歐亞之間的貿易路線逐漸形成。中國的泉州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與阿曼、巴士拉以及巴格達建立了聯系,隨后,商品通過阿拉伯人的轉運抵達黎凡特和君士坦丁堡,最終由威尼斯、熱那亞的艦隊運往歐洲各港口。與此同時,歐洲的弗蘭德斯呢絨等大宗商品從這些港口運至威尼斯等意大利城市,經過再加工后,又轉運至黎凡特和拜占庭。在東方,海上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商品的流通和中國穆斯林前往麥加朝圣的活動,泉州成為了波羅的海琥珀、非洲象牙、阿拉伯沒藥和乳香以及爪哇香料和檀香木的集散地。奴隸貿易的繁榮導致數百萬人沿著新的商路從東歐、非洲和中亞被迫遷移到巴格達、開羅和君士坦丁堡等城市。在西方,維京人抵達了加拿大的紐芬蘭島,美洲繼腓尼基人之后,再次與歐亞非大陸連接。美國著名漢學家韓森(Valerie Hansen)將這一時期稱為第一次全球化的開端。
盡管尚需五個世紀,穆斯林方能占領君士坦丁堡,重新啟動對地中海及歐洲的擴張,東西方航路再度中斷,迫使歐洲人基于腓尼基人的成就,重新開辟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路,從而開啟了地理大發現的新紀元,亦即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全球化時代的序幕,導致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米蘭等意大利城市逐漸衰落;然而,公元一千年紀依舊是繼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后,東西方重新連接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以威尼斯為首的意大利人發揮了決定性作用,使得威尼斯、熱那亞成為地中海的商業明珠和海上霸主而崛起。
在十字軍東征前夕,比薩與熱那亞的海軍力量已成功收復撒丁島與西西里島,從穆斯林手中奪回了地中海的主導權,使得東西方的海上通道得以重新開啟。威尼斯商人早在意大利人重新掌握地中海之前,便已通過與阿拉伯人和拜占庭的貿易往來積累了巨額財富。西歐的封建領主們,通過熔化金銀器皿制造貨幣,購買了威尼斯及其他意大利商人所提供的東方珍寶、武器、絲綢等商品,甚至修道院也購置了東方的典籍,對東方的富饒產生了難以遏制的向往。與此同時,由于長子繼承制的實行,眾多貴族的次子們充斥于騎士與教士階層,他們同樣渴望新的機遇。此外,為了確保地中海的控制權,奪取黎凡特地區,建立一系列的商貿據點,重現腓尼基城市的輝煌,打破威尼斯在地中海貿易中的壟斷地位,這似乎是其他城市商人的共同愿望。或許這也解釋了為何當比薩、熱那亞開始籌備東征艦隊時,威尼斯商人對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顯得猶豫不決:他們一直等待耶路撒冷落入十字軍之手,直到一支由二百艘戰船組成的威尼斯艦隊才啟航。該艦隊在途中時而停泊,時而前進,途中還襲擊了商業競爭對手比薩艦隊,俘獲了二十艘敵船和四千名士兵,隨后又從米拉城掠奪了圣尼古拉的遺骸,最終才滿懷喜悅地駛向耶路撒冷。
在幾乎處于自然經濟狀態下的歐洲,極端貧困現象普遍存在,禁欲主義和隱修主義盛行。特別是在遭受了諾曼人這一最后的蠻族侵擾之后,長期的混亂與饑荒導致整個歐洲彌漫著末世的思想與情緒。許多人紛紛前往耶路撒冷進行朝圣。朝圣之旅充滿風險,根據12世紀初英格蘭朝圣者西伍爾夫的記載,我們可以大致了解這樣一條海上朝圣路線:西歐的信徒們首先抵達意大利,隨后從意大利乘船出發,經過布林迪西、科孚島,穿越亞得里亞海,到達希臘的科林斯等沿海城市。接著,他們穿越愛琴海上的安德羅斯島、基克拉澤斯群島和羅德島,最終抵達小亞細亞的地中海沿岸城市米拉。從米拉南渡至塞浦路斯的帕福斯,再一路向東南航行,便到達了黎凡特的沿海城市雅法。從雅法到耶路撒冷僅剩幾十英里的陸路。朝圣是基督教傳統中源于猶太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早在4世紀,就有基督徒前往耶路撒冷朝圣。
此時,歐洲各地的圣龕和發生奇跡的場所成為基督教信徒生活的一部分,這有助于我們理解為何威尼斯人在千辛萬苦偷來圣馬可的干尸——不出意外的話,即為木乃伊,所謂的香氣源自木乃伊上的沒藥和沉香等香料——之后,又掠奪了圣尼古拉的遺體。因此,僅憑圣馬可大教堂,我們便可以推斷出,自828年從亞歷山大里亞盜來圣馬可的遺體之后,西歐定有不少人前往威尼斯朝圣。同時,威尼斯的富饒與繁華無疑給這些朝圣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7世紀興起的穆斯林,在一百年后迫使歐洲的基督徒“連把一塊木板放入水中也不可能”,迫使查理曼大帝重回農奴制的自然經濟;8世紀興起的諾曼人,無論陸戰還是海戰,都橫掃歐洲無敵手,甚至一度擊敗了地中海第一海軍——威尼斯艦隊。他們在諾曼底、英格蘭以及西西里分別建立了諾曼人的公國和王國,在意大利人的幫助下徹底清除了橫行地中海三個世紀的薩拉森海盜,導致歐洲諸王國的王權旁落,騎士階層得以興起,進一步鞏固了封建制度。
(第一部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