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同學聊天,突然發現他看事情永遠只看到悲觀的一面。譬如說坐火車,他沒買到坐票反而是站票,感覺很痛苦。我能理解,畢竟站十幾個小時很難受,然而他回答的卻是:“站票的痛苦往往不在于站著而痛苦,而是因為你付出了和別人一樣的票價,卻只能站在別人的旁邊,看似高人一截,實則矮人一等。”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
他一直討厭回老家,說:“不是不想回,是覺得自己太弱小了,沒有能力改變什么,本以為自己上了這么多年學,覺得有工作了,可以改變一切了,然而什么都改變不了,這種挫敗感,呵呵。在公司的時候感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然而一回到家里面卻又變成無能了“。
《明朝那些事兒》一書中有這么一段話“長期的困難生活,最能磨煉一個人的意志。有很多人在遇到困難后,只能怨天尤人,得過且過,而另外一些人雖然也不得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但他們的心從未屈服,他們不斷地努力,相信一定能夠取得最后的勝利”,這段話給我很深的印象,我趕緊找出來復制粘貼給朋友看,然而朋友卻說這些雞湯文,他讀了很多,也曾一度的激勵了他。他也一直相信努力奮斗的意義,可是,現在他不懷疑了。他覺得仿佛看到了自己一生碌碌無為,在那里折騰啊折騰。
我讓他跟同齡人比一下,跟那些小時候玩的小伙伴且很早就不上學的比一下,他覺得那是沒法比的。因為他覺得從他踏上大學校門的那一刻起,他們就不能比了。如果非要比,他們很多人已經結婚生子,生活安定,很幸福。他沒看到他的那些小伙伴臉上的滄桑,手指頭上的繭子。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缺少的東西,就像那句話說的“幸福永遠在別人身上”,總覺得自己追求的生活,仿佛永遠都到不了。
其實不是的,我們身邊有很多美好的事情,父母身體健康,自己有工作有穩定的收入,還沒有成家,沒有負擔和束縛,想買什么買什么,想去哪玩就去哪玩,這是多少人羨慕的生活。
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多想想那些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