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到你的城市,你從我的全世界路過。
用這一張手繪的明信片,記錄下發生在這個城市里,我們之間的故事。
謝曉峰第一次見到林月,是在“詩詞文化學習研討會”的社團活動上。
社團的創始人,一定是認為名字越長,越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從而吸引更多的同學加入。實際上,也確實是這樣。
作為一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謝曉峰之所以參加,純粹是聽說這種詩詞社團的女生比較多。實際上,也的確是這樣。
一般在社團招完新生后,按照慣例都會舉行一次歡迎新人的活動。不同于其它社團的是,詩詞研討會的聚會是在一個茶樓包廂里舉行的。
謝曉峰習慣性地坐在比較靠后的位置,觀察著社團的其他成員。那些一邊聊天一邊看下周圍的,肯定都是老成員。那些獨自一人或四周觀望,或安靜地喝茶的,應該就是新成員。
謝曉峰在心里默數一下,總共有二三十人左右,其中男女比例差不多各一半。
等到人基本坐滿了,一位學長走到了包廂中間,雙手輕輕一拍掌,說道:“大家好,我是這個詩詞文化學習研討會的社長,歡迎各位師弟師妹的加入。”
接著,他介紹了下社團的一些主要活動,例如不定期舉行詩詞朗誦和征稿、組織社員出去旅游等。然后是各位舊成員的自我介紹,以及新成員的自我介紹。
“我叫謝曉峰,來自南方,專業是計算機系,愛好是電腦和書法,比較喜歡的是豪放派的詩詞,比如蘇軾和陸游。”做完自我介紹,他又回到了后面的位置上。
其他人的自我介紹,引起謝曉峰注意的有兩個,其中一位自然是中文系的林月,另外一位是同樣來自中文系的師兄何處。
何處的自我介紹很簡單,“我叫何處,南方人,中文系,愛好畫畫,喜歡柳永的作品。”
謝曉峰之所以注意到何處,第一當然因為是老鄉,第二因為這位師兄的愛好是畫畫,而不像其他人是運動、旅游、閱讀、音樂之類的愛好。
林月的自我介紹則很普通,“我叫林月,本地人,專業是中文系,愛好是下棋,喜歡的是辛棄疾的詩詞作品。”
讓謝曉峰詫異的是,看起來一副典型江南水鄉女子模樣的林月,喜歡的居然是辛棄疾。
在記錄完新成員的聯系方式,并定好下一次活動的時間后,第一次社團聚會就這樣結束了。
謝曉峰參加了幾次詩詞研討會的活動之后,發現這其實是一個以組織旅游為主的社團,各種游山玩水、郊游采風。
唯一與詩詞文化沾邊的是,旅游地點一般都選擇比較有文化氣息的地方,比如本地的鳳凰閣、棲霞寺、閱江樓,附近的水鄉古鎮、名山古剎等。
通過社團的游玩,謝曉峰逐漸熟悉了金陵這座六朝古都,也慢慢與老鄉何處熟稔起來。自然而然,與林月——何處同一個專業又在同一個社團的師妹,也有不少的接觸。
謝曉峰與林月的真正相識,卻是從學校一年一度的社團聯合活動開始。
作為詩詞研討會中,為數不多能寫出一手好書法的謝曉峰,和林月一起負責社團各種宣傳橫幅標語的制作。簡單來說,就是林月負責口述,他負責書寫。
“別的社團都是用印刷,為什么我們要用手寫?”謝曉峰一邊活動手腕,一邊吐槽。
“因為這樣看起來顯得更有文化一點,畢竟我們是文化社團嘛。”林月看著已經寫好的一些條幅,心里對謝曉峰也是有幾分好奇。
她記得謝曉峰喜歡的也是豪放派的詩詞,但是卻寫得一手方正的楷書,完全沒有一點草書的自由奔放,也沒有行書的靈動飄逸。不過,作為理工科計算機的男生,能寫出這樣一手書法也算是難得了。
“好了,休息夠了就繼續寫吧。”林月把寫好的標語收拾好,又捧出另外一大疊空的橫幅。
“還有這么多,天啊!”謝曉峰感覺就像喝完一杯還有三杯,三杯之后還有一箱。
林月拍了下他的肩膀,笑道:“加油吧少年,寫完我帶你去吃粉絲湯。”
謝曉峰哭笑不得。他不明白為什么這里的人那么喜歡鴨血粉絲湯,正如同別人也搞不懂,為什么他們那么喜歡吃拉腸粉一樣。
從某個角度來說,謝曉峰和林月是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人。
自小學習書法,深受傳統文化熏陶的謝曉峰,大學的時候卻選擇了計算機專業。甚至到了大學以后,他基本上就沒有再拿過筆練過字。
平時除了吃飯睡覺上課和社團活動,他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與電腦相關。要么和同學聯網打游戲,要么泡在各種網站論壇上。
當然,在認識了林月并相互熟悉以后,謝曉峰的習慣才開始有了改變。
相對于謝曉峰簡單規律的作息習慣,林月的生活則是相當豐富多彩。
有時候,她可以一整天下棋或讀書,說不超過十句話。有時候,她會與同學朋友一起逛街玩耍,嘻嘻哈哈說個不停。
而作為本地人,林月課余最多的活動,就是帶別人逛遍南京的大街小巷,品嘗各種特色的美食小吃。當然,這個“別人”很多時候都是特指謝曉峰。
何處經常開玩笑道:“曉風殘月,你們兩個最近又跑哪里去玩了?”
謝曉峰自然是一臉訕笑,林月卻是理直氣壯地數著指頭,正兒八經地道:“這個星期去了總統府,上周去了中山陵,上上周去了……”
這種時候,何處只得打斷道:“好了,我請你們去吃粉絲湯吧。”
青春的時光總是這樣無憂無慮地悄然流逝。
第二年,何處似乎準備考研,退出了社團。謝曉峰和林月從新生變成了學長,成為社團的主要成員,開始了又一年的各種活動。兩人的關系也隨之日漸密切。
在第二年的圣誕節前,謝曉峰終于正式向林月表白,林月答應了。
到第三年,交接完社團的事務之后,兩人都退出了“詩詞文化學習研討會”這個旅游社團,留下一段“曉風殘月”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