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我研究生畢業,滿懷憧憬沖到北京,一晃就是四年,去年6月回到中部一座四線城市。剛回來的時候,未暇細想,現在又過去了一年多,平心靜氣回顧四年的北漂生活,感慨良多。既有不甘,也有坦然。總之無悔此行,更加堅信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下面從自己的親身經歷講一下,既是對自己這四年生活的總結,也希望能夠給將要和正在北京打拼的朋友們一個建議或參照。
一、關于租房
這四年,我在昌平、海淀、豐臺和朝陽工作和生活過,住的地方主要在海淀和豐臺。海淀小屯附近,豐臺云崗附近,是我租房的兩個地點。也曾在公司提供的宿舍住過,但經過實踐證明,公司雖然只是象征性地收點房租,但加班也因此不好推卻,仔細一算,還是在外邊租房劃算。租房要注意以下五點:
(一)要住比較繁華的地方。太繁華一般都是商住兩用,又貴又不方便,太不繁華就成倍地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周圍配套設施要比較齊全,特別是菜市場、超市、醫院和派出所。最好是那種專門用來出租的房子,樓層不高,有專業的房東打理。我在海淀和豐臺租過的兩處,老板一個是南方口音,一個是東北的,相當專業,做這一行都至少十年以上,很值得信任。真正專業做這一行的,房租定得合理,住著也放心。
(二)必須有監控。在現在的科技條件下,這是很容易就辦到的,如果連這都沒有,就不用考慮。入住之后,第一時間查看消防疏散路線,出現緊急情況時要能及時脫身。
(三)不到萬不得已,不要住地下室。一是因為濕氣大,一旦浸入身體,形成慢性病,那就太不值當的了。二是如果有強降雨,萬一來不及出來……你會說那幾率太小,可一旦降臨,那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幸。
(四)除非工資比較高,否則一般都是合租或住隔斷,不免要遇到鄰里問題。我的建議是,點頭之交就好,因為不知彼此深淺,不要貿然相信一個人。俗語:“傻瓜才逢人便拋一片心”,有心人,是將一片真心交給值得擁有的人。
(五)房東面善。這不是開玩笑,也不是迷信。人是可以貌相的,不能貌相的,只有像曾國藩所說的正在奮力讀書的人,因為讀書可以變化氣質。而對于絕大部分的人,以貌取人,是差不多的。“貌”不是漂不漂亮帥不帥,而是幾十年的心性在容貌舉止上的反映,只要稍微留心,是可以分辨出來的。
二、關于工作
(一)找工作要借助網絡,這已是常識,但也不能全靠網絡。我在京這四年,在這一點吃虧很大。我當時太相信網絡,沒有多出去走走轉轉,當然,當時周末加班多,沒有時間出來,也是一個原因。但最主要的,現在想想,是自己和現實生活接觸太少,應該勇敢地早邁出這一步,真是后悔!
(二)要給自己認真定位。我在北京四年,其中有將近三年是在一個私企做秘書,現在想想,真是不對,我其實想的是成為作家和文化工作者。秘書需要的機敏和周全,我哪里具備,明知左支右絀,還要硬撐,結果耽誤了美好時光,真是讓我后悔不已。如果時光倒轉,我還是要在網上投簡歷,但更重要的是要親自去文化市場調查。北京作為國家的文化中心,有不少文化產業園區,我雖功力不深,但對文學文化一片真心,又肯下功夫,定能闖出一片天地。
(三)認準老板。不想掙錢的老板不是真老板,只想掙錢的老板格局小得可憐。在北京,最可怕的是那些空手套白狼的人,韓寒曾在一個視頻里提到過,當時只是一聽,當到了北京,真真切切地遇上了,才感到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四)工作不順心,那就換,千萬不要勉強。新青年需要鍛煉,但也要找對地方,否則就是受虐,是心理有過不去的坎兒。實在待不下去,那就回到家鄉,天大地大,總有地方可以施展。是金子就閃出光彩,是黃土就壘成高臺,是棟梁就承受重荷,是野草就彌漫如海。
(五)既然來北京工作,就是沖著這里的文化機遇。如果是商業,上海更領風氣之先;如果是市場,廣州深圳有著最激烈的競爭。既然選擇北京,就是相信在這里,文化和商業和市場更有底蘊更有沉淀更有升華的可能。我可能后悔不應該遇到這里的一些人,但絕不后悔將四年的青春付與這座城市。
(六)新入職一家公司,要在第一時間上北京市工商局企業信息查詢平臺查詢,確保其正規性。簽訂合同時,看看有無五險,“一金”不是強制性,“五險”必須有,這是勞動合同法要求,完全有權利在入職不久申請。不給辦理就離開,正經的公司多的是。
(七)真正有前途有錢途的公司,都是生產性創新性的。如果公司上下人浮于事,表面忙忙碌碌,其實沒有實質性的產出,那就不能真正進入市場,那就會不擇手段地掙錢。這樣的地方,千萬不要去,無論他打著什么樣的幌子。
三、關于交友
來北京,不交幾個知心好友,那真是太可惜了。北京城最值得留戀的,是這里的人才。天南海北出類拔萃,在這里凝聚成大氣魄大景觀。蟪蛄不知春秋,井蛙不可語天,不有一番游歷見識,怎能擴展心胸養浩然情懷。
我在北京遇到的幾位知交,和自己的年齡差不多,主要是文史專業的高材生,他們的才華是徐徐釀就,所以持久芬芳,不是得分機器,所以我很欣賞。還有好幾位朋友,是同事,也是書友。記得一位朋友(也曾是我的室友)一次豪擲幾百元,將楊絳全集買了回來,平時只供在桌上,都不舍得看。我心里笑他,但對這樣的書蟲,我是認定可作為一輩子的朋友的。
通過這幾年的經歷,我總結出,好朋友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嚴肅型,做事一絲不茍,做人真誠可信。另一種是有些古靈精怪,有赤子之心。身邊如果有這樣的朋友,那可真是有意思,就像《男人幫》里互拆互助的三兄弟。
四、關于戀愛
我現在已經有女朋友了,我們馬上就要結婚了,我們是最合適的一對。我在北京從來沒有向美女多看過一眼。
讀者諸君對于這一領域,自然比我清楚了解,不用我多說了哈。
五、關于買書
相信朋友們一定發現我也是書蟲了。這也不能怪我,這是上高中就培養起來的癖好,我不抽煙不喝酒,再沒個嗜好,會被認為不可深交的。所以我讀書買書,理由十足。
再也沒有在北京讀書、買書更過癮的了。想讀最好的,去國家圖書館。想買最便宜的最讓人驚喜的,去潘家園。想在更雅致的地方淘,去海淀圖書車里的中國書店,樓上樓下還有地下一層,各個價位各個時期,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書蟲樣。
圖書館方面,國家圖書館和首都圖書館館藏豐富、設備先進,借還方便,別說沒錢,就是有錢,我也愿意多去看看。
劉莊子附近的西南物流中心是同事介紹去的,里面有幾家書店相當不錯,北師大和首師大的一些學術刊物都可以從中覓到。
潘家園舊書市場就更不用說了。2011年我第一次去的時候,好幾個書攤上都是標著5元一本隨便挑,到2015年的時候,價格降到了2元一本隨便挑。2元?對,我在攤子上挑的時候,一直在想,這是不是玩笑價?不愧是魯迅先生喜歡的地方!
潘家園和海淀圖書城的中國書店很值得一去。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海淀圖書城的中國書店。潘家園的中國書店總部價格有些高,有些標價三四十的,在潘家園的書攤上兩元就可淘到。
北大清華北師大附近有不少有意思的小書店,人大校園里有一家古籍學術店,品味也非常不錯。不知北師大北門的墨香書店還在不在,那位老太太一看就知道是個愛書人,態度和藹親切,真是讓人難忘。
三聯書店和萬圣書園當然也不錯。單向街書店里曾出售一種手繪的北京書店地圖,可解廣大書友之渴,我買了回來,卻一直沒有用過。以后再去的時候,不知又是什么時候了。
六、關于旅游
頤和園,香山,雍和宮,這是我所熟悉的。在京四年,我連故宮都沒去過,想想自己都不信。這不是拖延癥,我是想找個合適的時間,在心情從容的時候去,莊嚴寶殿,先自莊嚴。
在北京這幾年,我到的其他城市,只有上海和天津,不多,但可以了。好地方多的是,時機成熟,自然到達。我有幾點感觸:
(一)應盡量起早去景點。否則趕上人潮涌動,就不是賞風景了,而是像趕場子了。
(二)結伴而行,更能領略勝境。組團去,效果最佳,當然,這個團里,是熟識的人。
(三)不需大量做功課。許多朋友去景點前,先搜集許多資料,想了解全面,這樣在旅游的時候就成了完形填空。不認識就不認識了,如果有緣,還會再見,早晚入心間。
(四)如果是路癡,必須敢于多問身邊的行人。許多景點曲徑通幽,一不小心會迷路,大致路徑必須清楚。可以先不了解景點的淵源,但必須知道怎么能從景點出來。
北京,北京!我還會回來的!
? ? ? ? ? ? ? ? ? ? 圖片均選自網絡,誠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