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河西走廊》
青海湖、祁連山脈、無人區、河西走廊;草原、湖泊、沙漠、雅丹、丹霞、莫高窟;潔白的鹽湖、筆直的公路、連綿的群山,荒涼的戈壁、奔跑的牛羊,好吃的瓜果與羊肉,9天3500公里,這是我記憶中曾走過的青海甘肅大環線。
我以為我已經做足了功課,畢竟連戶外俱樂部很少去的水上雅丹我都找到了,畢竟莫高窟的導游都以為我是美院畢業的學生,為此還專門帶我多看了一個窟,然而看了《河西走廊》的紀錄片,我才發現自己無知的可笑,那段路還沉淀著許多我不知道的歷史,有過很多輝煌的歲月,出過很多杰出的人物。
張騫、置嗇夫、常惠、解憂公主、劉昞,鳩摩羅什、裴矩、李工、鄂本篤、左宗棠…這些或鼎鼎大名或默默無聞的人用自己的勇敢和堅毅在歷史的長河中抒寫了一個又一個故事。
霍去病的封狼居胥、憑借一己之力發動對龜茲的討伐、焉支山下的 “萬國盛會”、將西藏納入中國版圖的涼州會盟、儒家文化在臨松薤谷的扎根與傳承、東西方文化在敦煌交流融合,河西走廊這片區域的歷史串聯了一個國家幾千年的文明腳步,蕩氣回腸。
配樂
網易云音樂中有很多人因為一曲《河西走廊之夢》而打開了紀錄片,也有無數人在聽完曲子以后再短時間內不斷的單曲循壞,譬如我;更有人由此踏上了一段河西走廊之旅。
整首曲子既大氣磅礴,又婉轉悠揚,肆意的西北風,蒼茫寂寥的大漠,有漸行漸遠的商隊,悠揚的駝鈴……西北大漠的奇偉瑰麗和曠達遙遠就這樣被娓娓道來。每當它作為背景音樂響起時,總是讓人黯然淚下。
Ps: 主題曲由大名鼎鼎的雅尼·克里索馬利斯(英文:Yanni)所作。
畫面
河西走廊擁有無與倫比的自然景觀,除了大海,這條路上有著一切你想看到的景色,
紀錄片也為我們展示了連綿不斷的雪山、戈壁、草原、河流和奔跑的牛羊,每一幀截下來都能當壁紙使用;他也有著令人嘆為觀止的人文景觀,驛站、嘉峪關、莫高窟、明長城,這些故紙堆中的文物一一復活,帶領我們找到絲路的靈魂。
Ps:攝影愛好者也可以研究里面的構圖,隨手截的兩張都是教科書級別。
故事
《河西走廊》每集都有一個主題,也有相對應的主角,各集之間既相互銜接,也可獨立成篇。
他在講述千百年來滄海桑田的動人傳奇時,既有概括性的敘述,也有細節描述,也有基于合理想象的適度虛構。
第一集《使者》中,引入了張騫匈奴妻子這個角色,將冰冷的歷史還原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第三集《驛站》以敦煌懸泉長官“置嗇夫”的視角,講述了常惠五次受命出征西域的壯舉,朝堂的風起云涌就在他每次接待常惠的微小細節中透露;第七集《敦煌》,刻畫了一個在長安不受重視卻在敦煌開創了佛像藝術本土化的李工,實現了歷史命運個人化,個人命運歷史化的表達方式。
通過揣摩當事人的內心活動,將人物的情感剖面穿插進厚重的歷史當中,合乎情理,款款深情,將原本被歲月掩埋的歷史,展現出近在眼前、觸手可及般的鮮活,同歷史脈絡完美的融為一體。
PS:紀錄片共10集,以下是的每集主題:
1. 《使者》張騫通域(漢武帝派遣張騫前往西域結盟大月氏夾擊匈奴)
2. 《通道》大漢開疆(霍去病擊潰匈奴、漢武帝實行屯田御疆)
3. 《驛站》驛站續緣(解憂公主鞏固大漢烏孫聯盟)
4. 《根脈》儒風之魂(春秋十六國出現以郭荷、郭瑀、劉昞三代師徒為代表的儒學大師)
5. 《造像》佛臨中華(西晉時期鳩摩羅什經河西走廊來到涼州弘揚佛法)
6. 《絲路》楊隋征伐(中國再次大統一,楊廣西巡重視河西走廊大力推行貿易政策)
7. 《敦煌》大唐風雨(敦煌石窟大肆興建,佛像本土化轉折點)
8. 《會盟》藏華合一(蒙古欲從吐蕃繞道進攻蜀地,后吐蕃并入蒙古帝國,忽必烈滅宋后建立元朝再次實現大統一)
9. 《蒼生》明清壯殤(在俄國慫恿下阿古伯東侵被左宗棠擊敗)
10.《寶藏》繼往開來(新中國成立相繼在河西走廊發現大型油田礦產資源)
PPS:我最喜歡第三集,其次第一集,再次第七集
演員
所有的演員沒有一句臺詞,但形象氣質與歷史人物的雕像相稱,表演細膩,與歷史場景完全融為一體。
PS:印象中最深的幾幕
1、 張騫要逃跑時,他妻子察覺后,眼神與擁抱中都透露出不舍,為第二次與張騫一起返回長安埋?下伏筆。
2、 13年后,張騫與隨從、妻子一起到達長安城外,三人神情不一,匈奴妻子的目光中帶著一絲好奇、隨從如釋重負,張騫長跪不起。
3、解憂公主和常惠這對兒時好友在烏孫相見時互相凝視的眼神,一眼道盡幾十年的滄桑。
4、北魏東遷,八十多歲的劉昞決定返回敦煌,途經張掖,魂歸于曾與師父郭瑀談經論道的馬蹄寺臨松薤谷。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再次把這部紀錄片推薦給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