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易仁老師的分享課“成為一個高效的人,你就差這個習慣”,收獲很大,分別從下面這三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這次分享對您觸動最大的三個點是什么?
1、關于自我意識
? ? ? ?易仁老師以一個簡單易懂的例子對我們說明人與動物的區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有意識,而這種意識按我的理解是你能站在外面看里面的能力,有一句俗語“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情況呢,因為我們自己本身處于這個事情當中,而別人在是在這件事外看這件事,自然看的就比我們清楚,比如我有時候心里煩悶,但是自己就是想不出什么辦法,如果朋友稍微指點一下,我就立刻恍然大悟,所以我們應該刻意培養自己這種能力,讓自己可以置身事外看清事情的本來面目,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一個重要習慣就是分身術,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分身術的能力,主要在于能力強弱,需要刻意的訓練喚醒自己的這種意識。
2、什么叫怒
? ? ? 怒字拆解開來就是“奴隸之心”,自己變成情緒的奴隸。為什么會發怒呢,因為自己的束手無策,想不出辦法解決問題,所以只能用強硬的態度表達自己的軟弱。以前聽別人說過,越強大的人越溫和,因為他們相信,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而我們應該做的是培養做事的能力,遇到事情,第一反應不是發怒,而是想辦法解決,不斷提問自己事情的根本原因,找到本質。有時候學校做實驗,實驗失敗,結果很不好,爸爸出于關心會問我在學校的情況,實驗做的怎樣了,我內心很排斥,如果爸爸問的次數一多,我就會很不耐煩甚至生氣,現在回想起來,是自己做的不夠好,沒有有想辦法去找失敗的原因,反而轉移對象和情緒,把氣撒在關心自己的人身上,本質的原因其實是自己無能,碰到問題在所難免,關鍵是面對問題的態度,站在外面看自己。
3、決定成為怎樣的人,你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 ? ? 你的選擇會決定你成為什么樣的人,而你如何做出這個選擇,對你也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是拍腦袋想好,還是多方面考慮權衡做好承擔后果的準備,做任何一個選擇的目的,都是為了使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二、您覺得自己以前哪些認知被更新了?
? ? ? ? 分享課中易仁老師對積極主動從四個層次進行說明,分別是:意愿、資源、選擇權、自我決定。以前我對積極主動的看法很片面,僅僅是態度積極,遇到問題想辦法解決,但是仔細一想,這個層次更加完整詮釋積極主動的概念。每個人都應該積極的創造有利于自己發展的外部環境,并通過自我意識來主動做出選擇,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意愿是指有一顆使自己越來越好的想法,資源是指善于運用身邊的資源,沒有條件也可以創造條件,選擇權是指自己在遇到刺激后做出相應的反應,自我決定是最最重要的一個層次,也是核心本質,你要知道自己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以前我比較習慣死磕,碰到不會的問題,會自己一個人解決,因為覺得向別人請教不好意思,選擇死磕的做法其實就是忽略了身邊的資源,雖有一種解決問題的意愿,但是在做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成本的消耗,做出的選擇不是最佳選擇,如果可以利用好身邊的資源,得到別人的指導,不僅會很快就解決問題,而且多出來的時間還可以更深入的思考。
三、您如何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呢?
? ? ? ? 學習知識的本質就是為了利用,我特別喜歡易仁老師的追求本質的方式,找出事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比如心情不好,那心情不好的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會這樣。可以根據甜面包熱湯模型進行思考,讓理性的大我戰勝感性的小我。以我自己舉例,從很早就開始下決心學習英語,每日一篇英語聽力,堅持一個多月后,最近有一些懈怠,已經有兩天沒有堅持學習,而且心里有些排斥,用甜面包熱湯給自己分析了一下,我一直很有目標,使英語練到聽說無障礙,也一直在堅持,但是在學的過程中,我沒有給自己一些鼓勵,也沒有進行總結,雖然在聽的過程中明顯感覺聽力提升,但是再遇到難度稍大的英語文章,一下子就蔫了。這個難度較大的英文文章是觸發器,導致每日一篇英語的行為終止,內心開始懈怠,再加上沒有對自己進行總結,沒有獎勵。因此我決定先對自己進行總結,讓自己看到明顯的成果,給自己一個鼓勵,使觸發器敏感度增強,引發觸發器,然后繼續開始學習。
后記:三點感想,以后持續
1、在開課前,老師提出這節分享課的目的是什么,分別從what,why,how,tool四個方面說起,其實,在聽課前,我們也應該抱著自己的目的去學習,去聽課,你想獲得什么知識,想了解什么,針對這個知識你已經知道了什么,那么就可以根據自己的知悉程度有針對性的學習。
2、每一次分享課,我們都應該進行輸出,可以檢測自己對這堂課的認識,并且將自己的收獲系統的寫出來。
3、群里有一位小伙伴針對這一堂課寫了三篇輸出,將積極主動完美的詮釋出來,從入群的感悟,到分享課的感悟,還有關于六元規范的想法,這種做法很值得學習,更多的思考可以促進我們更好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