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讀完了《圍城》
書中的方鴻漸是個留學生,因留學期間荒廢學業,四處游玩,最后為了敷衍家人和丈人,弄了張假學歷回國。回國后經歷了一系列的感情,事業,家庭的糾葛,最終被情場的是非,職場的爾虞我詐,生說的瑣碎弄得崩潰,迷失自我。
有人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來形容讀完方鴻漸后的感受。的確,這很恰當。
他渴望沖出當前置身的圍城,卻又一次次的落入另一個圍城,自身的不爭與怯懦,外在的種種身不由己,讓他在這城里掙扎,最終也沒有找到出路。
錢鐘書先生是一個大家,他在塑造方鴻漸的同時,也讓讀者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在這個浮躁繁華的時代,我們又何嘗不是在一個個圍城中,掙扎著生活。
1.愛情的圍城
方鴻漸在處理與蘇文執之間的感情糾葛時,優柔寡斷,糊里糊涂。在面對蘇小姐的追求時,明知自己不愛,卻不明確的拒絕,還說些讓人誤解的話,甚至趁著月光親吻她。最后令自己狂熱愛慕的唐曉芙心灰意冷,離他而去。
在現實生活中,有這樣一部分女生,在面臨別人的追求時,如果對方好看,多金,條件好,自己就會丟掉內心的真實感受,即使不怎么喜歡,也不會篤定的拒絕,美其名曰做朋友,實則有意無意的曖昧,好似對方是自己生活調味劑。
可真正遇到喜歡的人時,這些當時遺留下來的所謂的朋友,會時常擾亂自己,然后便開始懊悔為何不講清楚,想要逃出,卻無能為力。
聽室友提起過她的前男友,分手時男友的理由是當初的感覺不在。分手不久后便和一個外表靚麗,濃妝艷抹的女人在一起了。
過了半年,男友突然發信息給室友,內容是:想你了,還是忘不了你。
我想,也許是男友嘗盡了不同滋味,最后還是想安穩的留在室友身邊。以前想逃出她的城,現在又想進入。
張愛玲說: 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
這本是一座城,反反復復,沒有了局。
2.婚姻的圍城
書中把婚姻比作城堡,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
孫柔嘉便是成千普通女性的真實寫照。她表面看似人畜無害,平凡普通,實則善于心計,城府頗深。
他用一些心計把鴻漸圈入婚姻,可婚后,兩人并不是相愛快樂的過日子,一切都沒有這么順暢,最后結果也不得而知。
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答主描述自己的婚姻生活,大致內容是這樣的:
她懷著憧憬的心情,以為遇上了對的人,會開始新生活,可眼淚比笑容多,經歷了懷孕生子后,在家呆了三年,得了嚴重的抑郁癥和社交恐懼癥。也試圖想要沖破家庭束縛,出來工作,可是孩子戀母嚴重,根本離開不了自己,工作上也很失意。如果時間能倒流,自己絕對不會和任何人結婚,寧愿孤獨終老。
有多少的相愛的情侶,一開始愛得熾熱,最后結婚一起生活后,經歷太多瑣碎后卻不歡而散的。
又有多少人,糊里糊涂的同一個合適的人步入婚姻,最后狼狽收場,不了了之的。
當初攜手擠破頭的想進入,最后慌忙的想沖出。
3.事業的圍城
方鴻漸為何在事業上一直沒有成就,可能其中一點原因在于:他不像趙辛楣那樣有過硬的真才實學,又不同韓學愈一般沒有良知,肯拿著假學歷大肆宣揚。
大多的普通人同他一樣,業務能力提高不快,為了職位的上升會做一些違背良知的事,可自己又不愿壞得徹底。所以還是被那些能力強或手段高的人甩在后面。然后陷入不斷地郁悶,痛苦。
安于現狀的人會就這樣待著,混點工資吃飯算了,所以一直在城里掙扎。有點追求的會辭掉工作,逃出圍城,無奈又進入另一個城。
我曾問過一個朋友,為什么要讀大學,她撥弄著一旁的玩物,滿不在乎的說:“父母希望以后能找個好工作,而且現在連大學都沒上,豈不是很丟臉。”
我相信像這樣的人肯定不在少數,以后會怎樣呢,也許是拿著混來的學歷,找一個不算太差的工作,和職場上的人勾心斗角,又為了讓自己有一點所謂的良知,被打壓下去,最后妥協。依然繼續辛苦的生活。
4
我們被困在一個個的圍城里,迷茫,痛苦。可路不就是這樣走出來的嗎?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我們終究還是要在時代的浪潮中努力生活。
高曉松說: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詩和遠方是一種理想狀態,也是我們的方向。
無論在城里還是城外,希望我們都能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愿你我閱進千帆,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