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搶生源,名校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昨天聽說,A校某學生中考6A,信息學特好,A校承諾進本校理實班,但是為了防止他進B、C、D等其他名校,就給學生的思想品德打了B,于是不符合其他三校的要求,無法跨系。
第一個版本,A校是廣益,一覺醒來,又開始流傳A校是一中。
其中無論這事發生在哪個學校,或者說只是謠傳,能花心思琢磨這種手段的,除了名校自己又還有誰。為了學校的排名、清北率、競賽成績,不惜限制學生的自由選擇和學業評價,早已不知底線為何物;
更有甚者,名校集團內部規定,初中學校6A率高,老師有獎,6A學生流失,老師要罰。于是,對一些執意要跨系求學的孩子,老師明的暗的發泄不滿,有的哭訴自己的心血白費,有的直指學生忘恩負義,甚至直斥家長”過河拆橋“;相應的,某些孩子或受其他學生招生的誘惑,或因初中三年確實對學校不滿,一受限制反彈更加激烈,“死也不留在**校”,“不能跨系就不讀書”;而家長一方面懷揣6A的成績單有恃無恐,一方面對于新學校開出的條件心里算盤打得山響,對原學校的限制自然也是各種不滿。學生、家長、老師相互指責,用詞之激烈且不說什么師生情義,連起碼的斯文也蕩然無存了。
一場考試過后,名校之間互相詆毀,互相拆臺,加上培訓機構從中煽風點火,這出戲真是越看越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