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江蘇鹽城一對情侶因21萬彩禮鬧分手的聊天截圖曝光,上了微博熱搜,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起因是女方父母首要彩禮10萬,后變卦,加價8萬,原本打算國慶辦婚禮,臨近婚期,女方家再次出爾反爾,要求再加3萬元彩禮,導致小情侶在微信里鬧分手。
從聊天的內容來看,男方對女方父母咄咄逼人、反復變卦、婚期前夕趁機“敲詐”的行為極為不滿,并向女方傳達了被網友贊為“三觀超正”的信息:
你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加價,即使我父母同意,在我這也過不去;你家當這是賣女兒啊?我父母確實喜歡你,但這不能作為你家反復加價的籌碼;你父母要的是個金龜婿,我不是,這婚你愛結不結,不結拉倒。
被網友狠狠地批為“沒有主見”、“心機婊”、“不要也罷”的女方則百般勸說,最后還拋出了那句經典的愛情拷問: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男方回答:愛不起!
在這里,婚姻更像是一種買賣,賣方掌握主動權,不斷加價,誘使、威逼買方出更高的價,買方雖然愛不釋手,但不恥于賣方的毫無信用,只能忍痛作罷。
是的,如果愛你,需要用金錢來定量的話,無價之寶,確實愛不起。
02
近幾年,婚前因彩禮而鬧分手的事件屢見不鮮,“彩禮”這一為人所詬病的習俗盡管在建國初期,曾被廢止過,卻仍在農村頑強存在,且現在日益興盛,更有“天價彩禮“、“賣女兒”的說法。
一個網友講過發生在他身邊的一個故事。
他老家有一對情侶,女孩很漂亮。女孩的父母以此為由,向男方索要20萬彩禮,男方父母答應了。
結婚上車的時候,女孩的父親再次加價,要求35萬。男方及家人都喜歡女孩,所以忍怒給了35萬。但男方父母不甘心,為了羞辱女孩父親,就拿了一個磅秤,當著大家的面稱量了女孩,并戲謔地向女孩父親問價:她每斤多少錢?
洞房夜里,女孩在新房里上吊自殺了。
好好一樁姻緣,就這樣成了一場孽緣。
原本應是一樁喜事,結果釀成了一場人命的慘劇。
禮記有云: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筵幾于廟,而拜迎于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于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
這里的“昏禮”,即為婚禮,納征即是彩禮的原型,翻譯成人話就是“彩禮,是一種禮節,是男女雙方對婚姻的謹慎和尊重”。
而如今,彩禮變味了。
彩禮,成為了男方家庭不堪承受的壓力和負擔。
彩禮,更像是女方家庭從天而降的一筆橫財。
彩禮,成為了阻礙男女雙方由愛情至婚姻的最后一把門鎖。而鑰匙,就是那一沓沓紅色的鈔票,散發著嗜血的味道。
原本作為禮節的習俗,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陋習、惡俗。
無可非議,“彩禮”這一傳統陋習、惡俗能被流傳而繼承下來,自有其合理性。但是如果因為“彩禮”導致結不成婚、妥協成婚后雙方家庭一肚子抱怨、甚至釀成人命的慘劇,這是極其罪惡和悲劇的。
03
我們為什么越來越不敢談愛了?
我們為什么遲遲不提結婚的事?
我們為什么對婚姻,絕口不提?
不是不愛了,而是愛不起;
不是不想娶,而是娶不起;
不是不想結束單身的生活,而是沒有成雙成對的資本。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阻礙我們結婚的因素,就不要讓“彩禮”再來湊熱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