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可憐、可恨
可愛、可憐、可恨,這是我用來形容她的三個詞。她的可愛源于她的簡單以至于無知,畢竟小女生總是惹人憐愛的;也正是因為簡單和無知,她所經歷的人和事都充滿了悲劇和無奈,充斥著不公和被欺騙;更是因為無知而不自知,悲劇以惡狠狠地方式重復上演。
現在來看,我們的相處分成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在沒遇到我之前,她知道自己的缺點是缺點。
第二階段,戀愛之后,她不再把自己的缺點當缺點,而是要求男朋友把它當作優點。這就是所謂的“包容”,常被人們視為男人可貴的品質。經歷一系列磨擦較量左右進退之后,男人通常會妥協。一部分小缺點得到包容,但還有相當一部分不得不以“忍耐”的方式換取女人的“不作不鬧”。這在女人看來似乎是絕對的完勝,隨即進入第三階段。
在第三階段,女人憑借先前的心理優勢開始變得有恃無恐,將那些缺點不斷放大,變本加厲,也考驗著男人的耐心。直到那些被忍耐的缺點放大到既不能以“包容”的方式化解,也不能以更大的耐心壓制的時候,男人終于會爆發。
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寵愛的過程了,只是女人意識不到自己已經到了“失控”的狀態。當她每一次得到了“更多”時就會很開心,她不是得到了某樣東西,而是得到了一個答案:他是愛我的。這樣的答案是需要一次次證明的,這一次證明了的,下一次仍需再證明。當她沒有得到一個“更多”時,就會黯然神傷,以為不愛了。于是會提出“更更多”以驗證此時的答案。以此循環,變本加厲。
當男人似有不耐時,女人常會這樣回應:
一個聰明的男人,就是要把自己的媳婦寵得無法無天,寵到別人不敢追,這樣你就安全了。
有多少人都把這句話奉為尚方寶劍了。對持有這種觀點的女孩,孟非在一期節目中似有評論說:最后也把自己男朋友逼瘋了 。
如果兩個人都懂得,那固然是最好的。如果兩個人都不懂得,那一定是不會長久的。如果一個人懂得,一個人尚未懂得,只能是懂得一方更懂得。如果連懂得那一方也發脾氣受不住了,也并非是真懂得。
我常以這樣的方式安慰自己,耐心;告誡自己,包容。但這又讓我陷入了過分寵愛的境地。對于這樣的小女生,是需要帶她的,是需要調教她的;有些做的太過分,是需要提出批評的。但通常都實施不起來,她不作不鬧我就阿彌陀佛了。
我把我的精力全部用在了如何哄她,而不是用在如何帶領她,這對我的心力是極大的浪費。用再多的心力哄她不作不鬧也僅僅是從負到零的過程,而我若能把主要精力施展在帶領她一路走去,那就是從零到正不斷增值的過程。可愛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很遺憾,她還未懂,我已心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