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三年的書,自詡為半個讀書人。現在資歷尚淺,未來我相信我會在這條路上走的更遠。我也是當時對書有點點期望,向往那種書生的生活,希望能寫出點兒什么。就沖著這點點星光,我打點行囊跨上了這條路,在這條路上一步步培養對書的興趣,由最簡單的閱讀一點點提升向更高層次的閱讀。這幾年下來,我實現了這種跨越,內心是滿足開心的。
在這個過程中理解能力提升了,知識量擴大了,閱歷豐富了,這些都得益于閱讀。今天我把這幾年來我覺得比較好的經典書目分享給大家,這些都是我大浪淘沙淘到的,值得反復閱讀、學習其中的理念。
這些書種類雖有繁雜,但本本絕對經典,都是經歷了歷史的檢驗。其中涉及的圖書種類有社科類、育兒類、理財類,還有散文、小說等等不一而足。
首次帶著我讓我對金錢有所認識、思考的書是《窮爸爸,富爸爸》。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不管是家庭還是學校從來沒有人對我們進行過財商教育。就是在大腦對金錢一無所知的狀況下,硬生生的把我們推向物欲橫流的金錢世界中。除了知道金錢的基本買賣功能外,其他方面功能我們什么都不知道。對于金錢我們有的只是困惑、迷茫與匱乏感。對什么是財富,怎么獲得財富毫無想法,匱乏的財商知識讓我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直到看到了它,首次開始了我的財商教育之路。他讓我知道了什么是資產,什么是負債,怎樣獲得資產。用什么樣的方式能產生被動收入,被動收入當我聽到這個詞,知道他的含義后我更是欣喜若狂。被動收入就是一次性投資,能源源不斷的給你產生利潤,帶來財富的投資。例如一次性的房產租出去所得的房租就是被動收入,能持續的產生現金流。另外基金、債券、股票、不動產都是能產生現金流的,這些用投資所賺的的金錢就叫被動收入,你投入的金錢就是你的雇員,它每時每刻都在為你工作,為你賺得金錢。這是我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
另外他還教會我區分資產與負債,讓我們有效的購進資產,避免負債。我們以為的資產有可能是錯誤的,例如我們習慣性的把汽車作為我們的資產項,其實他是一直在消耗我們金錢的東西,所以汽車其實是我們的負債,不能為我們帶來現金流,反而會消耗我們的金錢,所以買汽車對于投資來說,最不劃算的舉動。
這絕對是一本堪稱經典的書,顛覆我們對金錢的認識,看到亞馬遜、當當上的銷量就知道他是多么受人追捧,同時也暴露了我們多少人缺乏財務知識。
《為什么孩子不喜歡上學》,這本書我一直想寫寫他。其中的知識點實在是太好了,我對他的感情實在是太深了,總怕寫的不全面漏了其中的要點。今天把它拿出來單獨寫寫其中最打動我的部分,感興趣的還是一睹它的風采吧,絕對讓你不虛此讀。
接下來討論現在社會人人都在高喊的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又有誰真正知道思考是如何發生的呢?在這本書中,他進行了詳細全面的解答。
第一章中它闡釋到事實性知識先用思考,大腦中沒有知識儲備,思考是無法發生的。思考是眼前的環境與大腦中的背景知識相結合后產生的對于事情的看法或對于問題的解決方法。要想有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先學習事實性知識。
比如說學習寫作,你必須先了解所有字的意思,你才能把他們組合到一塊兒來表達你的意思。如果大腦中沒有單個字的意思,也就沒有寫作表達自己意思這一說法了。
另外我們常說的十年磨一劍,在《異類,不一樣的成功啟示錄》里寫道,要想成為專家,在一個行業內必須有一萬小時的練習與積累,即所謂的一萬小時理論。換算到日月中去也就是十年的時光。但是沒有人知道為什么十年能成為專家,也沒人知道為什么一個人能在一個領域內堅持十年。
要想說明這個問題,我們應知道大腦的工作機制。首先,大腦儲備的背景知識越多,對于問題的解決能力越強。人們在解決一個問題時大腦會自動分泌一種促使人快樂的多巴胺。這會激勵人們更樂意去學習。
其次,在你更努力地學習過程中,同時積累更多的背景知識,又會促使你更樂意去解決高精尖的問題。如此良性循環,最終讓一個人在自己的行業內成為頂尖高手、專家。
有這些想到的對現實的啟示是:我們從小在培養孩子的興趣時,從孩子自身情況出發找到一兩項興趣固定下來即可。家長切記不要跟著孩子的要求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到最后一事無成。
找到固定的興趣后要求家長與孩子共同努力持續打磨,在這期間孩子難免會不定時的出現逆反心理,這時要求家長要做到有效引導,在孩子出現逆反心理時及時采取措施調整。爭取讓孩子堅持下來,積累足夠多的背景知識。到一定程度他就能體會到興趣給他帶來的樂趣,到那時他就會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最終慢慢愛上他,成為終身興趣愛好。也有可能成就他的終身事業。
其他的我就不多累贅了,通篇都是適用于學生與老師關于學習的理論。更適用于家長了解學生學習的規律,指導孩子學習、生活。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第三本推薦《潛意識》,讓你了解控制你行為的秘密。
如果說哪一本社科類圖書能讓你愛不釋手,一口氣讀完那一定是《潛意識》了,愛的不要不要了。讓你了解控制你行為的秘密,結果讓你大跌眼鏡,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想知道答案,看看他吧。
這是一本帶給我很大震撼的書,顛覆了我以往的很多習以為常的認知,讓我了解了我們行為背后的真正動機。
《人性的弱點》的名氣、暢銷、價值等諸多亮點我自不必多說,幾十年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上就說明了他的價值。
他帶給我的是關于人性與溝通的透徹分析,讓我們了解人的本性,這本書討論的都是人性中最至深的關懷與被重視被理解的渴望。讓我們知道交流的秘訣,在溝通中知道別人需要什么,適時滿足別人的需求你就會獲得好人緣,好形象。
關于孩子的書我推薦《孩子,把你的手給我》,一本超實用的父母手冊,手把手教父母與孩子有效溝通。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雖然平時我讀的都是外國關于兒童生理心理大腦一類研究的社科類圖書,對于個人教養方法論的圖書很是詬病,但這一本書與以往的書不同,他不但講作者親子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經驗,還總結出適用于所有孩子的教養理論。所以這是一本集方法與理論相結合的好書,特別值得推薦。書中有很多實用的知識指導新手媽媽,可以拿來學習一下。
《女巫一定得死,童話如何塑造孩子的性格》,如果你不讀讀這本書,了解童話里事物的象征意義,你在每次給孩子讀童話故事時面對那么暴力與兇險的場面都會糾結要不要給他讀,給他讀過后會不會把孩子帶到暴力的深淵里。有這樣困惑的父母,看看他吧。不但要讀,而且不能主觀改變童話的暴力情節。因為童話中暴力的出現意味著女巫壞人遭到的懲罰,他象征的是孩子性格中壞的一面,只有徹底消滅壞人,孩子才能說服自己把心底的邪惡徹底打壓下去。
另外,今日在讀的關于讀書作文的《文心》這本書很不錯。
《文心》,初看這本書,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教作文的書,主觀臆斷一定是生巴巴的叫我們怎么寫作,都是些刻板的方法論。讀之才發現,寫的太好了,用故事的形式來展開讀書、寫作的方法描寫,既吸引人又能很好的學習讀書、寫作的要點與注意事項,甚是喜歡。
散文像吳曉波的《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寫的很耐人尋味。他豐富的閱歷、深邃的思想讓你想透徹的了解這個人,我是愛到一篇文章讀他個一二十遍都不厭煩,每次讀都有新的體會。
最后來說說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到底是物質重要,還是夢想重要。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是什么?讀過這本書你一定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世界上還有這種活法。為了夢想不惜拋棄妻子,全情投入夢想的實現。這本書帶給我很多思考,也讓我思索我們為人的真正意義。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這是我獨家私藏書單,無私奉獻給愛讀書的你,因為我深知越分享越快樂的道理。知識共享的時代,分享越多收獲越大。寫到這兒我想起了我看過的《人人都在曬,憑什么你出彩》中關于分享的論述。書中寫到你在分享知識的同時,也與讀者產生連接,讀者看到你的分享后會給你意見,以及向你推薦很多好的東西。將知識分享給全世界,就是“終身受用的免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