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黨報的《人民日報》近日刊發了一篇文章,名為《讓“朋友圈”清清爽爽》,這里的朋我圈自然不是現實中的社交關系圈,而是微信的朋友圈,文章稱,“朋友圈”中,我們應當遠離六種人:
一是,遠離“能量大”的人。這類人總是神秘兮兮,讓人感覺來頭很大,然而,很多人會受其蒙蔽,盡而攀附和迷信。
二是,遠離“會來事”的人。與“會來事”的人相處,容易被帶進“圈子”、結為團伙,陶醉于你來我往、投桃報李的人際關系中,漸漸被各種庸俗哲學網羅其中。
三是,遠離“花大錢”的人。與這樣的人相處,久而久之會“被圍獵”“被綁架”,成為一條繩上的螞蚱。
四是,遠離“江湖氣”重的人。和“江湖氣”重的人相處,甚至搞“金蘭結義”,狼狽為奸、沆瀣一氣,勢必會被拉下水。
五是,遠離“頹廢消極”的人。這類人常常動不動就看透了,甚至沉迷與紙醉金迷的世界或萎靡不振的生活狀態,與這類人相處長久也會產生同樣的狀況。
六是,遠離“自由散漫”的人。和自由散漫、輕浮輕率的人交往久了,往往會向往“牛欄關貓,進出自由”的生活,逃避監督、規避管理,這其實離出事也不遠了。
其實,不僅僅是虛擬世界的朋友圈,現實世界中何嘗不是充斥著這幾種類型的人?這個社會正是有這些人的存在才構成了豐富的人性。從另一種角度來看,他們又是那樣的可悲,他們將希望寄托于展現異樣的人性來獲取他人的尊重和自我存在的價值,但卻逐漸的迷失在這個愈加復雜的社會。
事實上,我們無須遠離他們,更無法做到。我們只需要做的是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守原則和底線,需要學習的是“他人皆醉,我獨醒”的處世哲學。
著名作家柏楊在《丑陋的中國人》中描述了一個醬缸國,其中生活的人思維邏輯混亂,行為低俗丑陋。將這個社會比喻成醬缸,再恰當不過了。但,如何不受醬缸的熏染卻是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談談朋友圈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曾經我們的各種心事,各種經歷。都會與身邊的人分享。或者寫信給遠方的人告知你的一切近況。 現如今,我們似乎已經不再懂...
- 【第1周第3次作業】@所有人 《重要的事情說三點》P64 R·閱讀原文片段 例如,在提出“希望明天開始請3天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