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節剛過,新年跟著就來,前面說過禮物往來的事兒,小朋友雖然還小,但同學們見多識廣的人還是很多,面對不斷突襲的小曖昧,讓我這個老爸有點小小的擔心,要不,干脆現在就開始準備著給孩子開始選?反正也沒有幾年的事兒,都說男女比例失調,所以動手一定要早么。
當然不能讓娃知道,否則他肯定是一個大大的白眼。如同那天,我問他,送他禮物的那個女同學長得如何呀?他就是一個白眼飛過來,讓我講了半天關于第一印象和外貌優勢的道理,讓撫平孩子心里的皺褶。
前面說得都是扯淡,真的不是準備動手開選。只是由這個想法,讓自己預告操練一下如何應對十幾年之后的場景:兒子帶來一個陌生的女子,說是他的女朋友,見了我們倆個老人家,這一女子當然表現的溫良恭儉讓,賢淑禮敬惠,經過這一精心的包裝,量我們倆老人也看不出來好壞呀。哪怎么辦?怎么能輕易把養了這多年的兒子交出去?作產品還得講出售給正確的人么,更何況是活人?
怎么辦?其實有一個簡單的辦法。
這世上有一難事,無外乎識人,能識人的人都在歷史上留下了名字,諸葛先生的七法: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告之以禍難觀其勇,醉之以酒而觀其性,臨之以利而觀其廉,期之以事而觀其信。現今難以實行呀。問之以是非卻發現完全不是一個世界觀,窮之以辭辯卻發現對方比自己還能胡說,咨之以計謀、告之以禍難和期之以事、臨之以利這些都是有一個隱含的前提,就是雙方的世界觀要一樣,要不然,你認為重要的,他人認為可以輕棄,禍難是啥,各有各的說法;利的大小也不是一個標準;期之以事卻沒有一個可衡量的驗收方法,這純粹是找不自在。所以諸葛先生的識人之術,只是在找一個與自己看法、想法一致的人而已,破綻大矣。
識人之難,在于無常。人,特別是年青及以下的人,都有一個基本問題,就是世界觀沒有定性,在不停地變化,大部分的底線在不斷下降,有的就消失了。對于一個運動、變化過程中的人,如何能夠識得清楚斷得明白?
看來識人是沒有好辦法的了,只有賭運氣合八字才是正途嗎?非也,其實是有一個比較好的辦法。前面說了認識運動過程中的人很難,那我們何不站在更前面一些,看看十幾年以后,這個人能長成什么樣子,作個參照豈不甚好?這個十幾年之后的人,可以參照的就是對方的父母。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觀點。
一個人最重要的階段是與父母一同渡過的,幼兒、童年、少年、青年都是受著父母的約束和教導,父母的言行舉止,一一被孩子模仿去了,父母的思維方式,點點滴滴都被孩子揣摩走了。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不斷操練、不斷教正,漸漸由皮到骨,深入骨髓再也清除不掉了,就算以后有了自己的常識、自己的反省,但這種深入骨髓的東西,無時不在影響著孩子。都說三歲看老,其實我覺得反倒是從老能看到小,從老一輩的行事,大致能揣摩出小一輩的作為。
比如我,父母總是感恩于新社會的恩情,喜歡在一個穩定、延續的職業,母親時時抱怨她的一段工齡沒有計入退休工資的計算中,讓她少了許多退休金。父親在還沒有退休的時候,因為工作的變動,有一次帶著我去一位科長家里送禮,我當時好尷尬,其實我覺得父親應該比我還尷尬,所以才帶著我,希望在無話可說的時候,能從我這兒找個話題。進門之后,那個家里有一個好大的魚缸,里面養著熱帶錢,小小的、花花綠綠的,我就是死死地盯著那些魚,從開頭到最后,身后斷續的說話聲,漸漸的沉默比說話占了更長的時間。
這些因素影響著我的擇業觀。我也想在一個地方一直到退休,既然不滿意也選擇隱忍,貪圖了不變不動的穩,卻也失去了變動中的美。以已推人,閱讀了不少書籍,漸漸發現童年的影響在文章字句之也同樣隱藏著,只是不容易發覺,如同寫在行間的《九陽真經》不找到開頭就很難讀到最后。
現在面對著快速成長起來的兒子,我也不時地在想這個問題,我經常問我自己:希望兒子在多年之后成為現在的自己嗎?大多數時候我都會回答不愿意,我希望他過得比我好,但只是一個”好“根本沒有執行的可能,要拆細,拆到能夠知道做什么為止,再加上時間的倒推,推到現在的他,大致應該是什么樣子,我才能問自己:那我應該做些什么?是讓他更有勇氣?更客觀評估自己?更有內動力?更有計劃性?更有行動力?缺啥補啥么。
對于兒子將來的另一半,分析過去也無非是如此。所以要給兒子選一個好的丈母娘么。到時候,我一定會讓兒子認真想一想:你看,你的未來丈母娘的樣子,應該就是你老婆再過幾十年的樣子,大致差不了多少,你覺得你和她相處得愉快嗎?如果愉快,那具體是什么事情、哪些品質讓你覺得愉快呢?這樣的品質,是不是你最看重的?等等這樣的話。
同樣,我也希望兒子的未來的另一半,也這樣想問題,同樣來分析我們,合則合,不合則分。哦,為些還得準備一套治愈系的東西,萬一兒子痛下決心,當斷則斷,那就奉上這一貼治愈系,讓他去療傷吧。如果他降服不了自己的感情,非要一意孤行,我們當然也不能斷絕來往,該忍得還是要忍么,這提前準備的治愈系就得自己用上了。
不過,我真的不希望出現這樣的局面。提前預防還是有必要的,這也是十年的時間,說快,也快,所以除了孩子的學習,還得抓思想的教育,韶光易逝,家長不易呀。在無奈地發現問題已經攻了上來的時候,再
感慨”逝者如斯“卻哪里能來得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