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把妹妹送到了住家里生活。在她下車的一瞬間感覺無比的擔心——我們家咋咋呼呼的小公主要學會一個人生活了呢~!這樣的擔心讓我想起了三年前我從車里走下來的瞬間,爸爸緊緊抱住我的樣子。妹妹瀟灑地向我們揮揮手,頭也不回地進了門。她現在的想法是什么呢,我想。當時的我,想的又是什么呢。那樣的一腔孤勇,是不是因為無知而無畏呢? 當時的爸爸媽媽,是不是同現在的我一樣,擔心他們的小公主以后就要獨自對面對一切的樣子呢?
一直以為很多事情都是順其自然發生的。忽然想起來在program的時候,導師問我們,有沒有一個時刻,讓你感覺到了人生的改變,你的truning point。我認真又努力地想,然后回答,沒有。他感到詫異,『不可能!你收到大學通知書那一刻呢?』我又努力地想了想——『好像也就這樣嘛!』他瞬間無語。在很多同伴提及自己因為『出國』這件事而整個人生都被改變的時候,我卻沒有一種『我的精神世界因此突然天翻地覆』的想法。在另外一個老師采訪我時得出『你的出國經歷好像比起別的人來說更加順利呢』這樣的結論的時候,我卻突然有種『雖然好像是這樣的沒錯但總好像有什么不對勁呢』這樣的想法。送妹妹來加拿大這趟旅程,讓我重新審視了這三年我所經歷的一切。看著她所承載的經歷的所有希冀和迷惘,似乎似曾相識。我真的如同我自己所想的那樣『一帆風順』嗎?好像也在被親戚朋友給予過分厚望的時候委屈到和閨蜜打電話痛哭過,好像也有過在跟外國住家表達不出來的時候感到無比羞愧過,好像也有過沒有辦法融入集體而尷尬過。這些一點一點的turning points我是真的沒有經歷過嗎?真是健忘的人吶。這樣的健忘,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這些改變,都是一點一點地顛覆著我的精神世界。忽然記起來前段時間看《奇葩說》的時候,羅振宇提出關于所謂『成長』就是『主觀世界遇到客觀世界時,中間的那條溝。你掉進去了,就是挫折,你爬出來了,就是成長』好像在無數個傷心的夜晚慢慢地把碎一地的自己重建起來。跟在加國這邊的表哥聊天時,他跟他父親說,『她【我】適應得很好,她才來了三年已經說話像個加拿大人了。』所以這三年里的我,從一開始話都說不流利到現在這個樣子,是破碎過多少次又重建過多少次才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呢?
看著我的小妹妹的離開的背景,我想,我既希望你『破碎』而『成長』,卻又不希望你經歷如此這些。希望你成為帥氣的大人,卻又希望你像現在一樣有日天日地勇氣的少年。